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节操是什么意思(“忠孝廉节”之节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8:46:21    


岳麓书院中心讲堂的两边墙壁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忠孝廉节”,一边两个,给人印象深刻。这四个字就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高度凝练,也是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基本内涵。

忠孝二字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廉是指做人的分寸,即纯洁、干净、知耻的意思,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是非分明、洁身自好、勤俭节约、有羞耻心;节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气节、节操、操守,就是做人的原则。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从北宋以来传道授业直至民国,大部分时间担当的是官学的使命,主要讲授的是儒家学说,因此,这四个字可以看作儒家思想的主要符号。

“忠”指的是一个人对组织、朋友、事业和人伦的忠诚,一旦做出选择就要持之以恒,不能中途背叛;“孝”指的是对长辈和父母的孝顺,一般讲“孝”的时候要加一个“悌”,指的是弟弟对兄长的尊敬;“廉”指的是做人的规矩,具体内容如前所述。为了保障以上三项内容的落实,最后提出一个“节”字,就是要求人们认真执行社会提倡和自己选择的行为规范。

“忠孝廉”在古代是官方和学界都极力推崇的正面内容,即使在现代,虽然词汇变了,有些内容仍然属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不能完全抛弃。这里专门谈一下“节”的问题,也许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节操问题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根本。尤其在缺乏法律约束的社会形态下,强调这一点对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都是必要的。目前的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已经较为普及,即使一些人在道德层面不坚持这一点,在重大问题上国家也有法律予以强制约束,因此,目前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多地表现在个人生活的领域之中。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义薄云天、高风亮节者固然群星灿烂,见利忘义、无耻变节者也比比皆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吕布就是两个行为完全相反的角色,按照后世的评价,关羽属于坚持“忠孝廉节”的正面人物,吕布属于坐实“见利忘义”的反面人物,二人虽然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历史评价却完全不同。关羽由于拒绝了曹操的劝降,撇开高官厚禄和金钱美女不要,也要“千里走单骑”,历经千难万险去寻找自己的“穷朋友”刘备和张飞。此时他们还没有成事,分别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关羽所坚守的不过就是一份“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之情。

如今常常听到一句格言:“一个人如果拒绝利益的诱惑,只能说明对方给他的利益不够大。”按照这句话来衡量,曹操与刘备相比,刘备还寄居在袁绍门下一无所有,而曹操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手里还有“汉朝皇帝”这块天字招牌,据说对待关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予的金银财宝无数、美女若干,并让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些条件在当时算是最高级别的待遇了,关羽仍然不买账,除了“汉寿亭侯”这个名号,看在皇帝封赏的面子上姑且予以承认,并且时常挂在嘴上,作为唬人的工具,其他一概退还,丝毫不取。如果再要扩大条件,那就只有曹操让出自己的位子——事情当然不能这样干。

还有一个更大的条件,许多人没有看到,就是关羽呆在曹操这里,可以建功立业。此时正是改朝换代的时期,在曹操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以关羽的本事必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要知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还是曹操保举的,不然他连战场都上不去。实际上,和刘备相比,曹操更加有能力有前途,关羽心里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在“桃园三结义”的前置条件下,要树立自己的完整人格,只能忍痛割爱。正因为关羽能够抛弃极限条件对自己的诱惑,才有资格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相比之下,吕布虽然号称三国第一武将,但一匹好马、一个美人就能将他拿下,胸襟和眼界的确不能与关羽相比。

象关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节操坚定”,吕布这样的人就可以视之为“缺少节操”。关羽后来在刘备的支持下,也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吕布被曹操俘获后,本来曹操也想用他,他也愿意投靠曹操,但刘备提醒曹操“丁原、董卓之事”(此二人都是吕布的上级,均被吕布所杀),曹操才下定决心杀掉吕布。曹操的内心虽然可惜,但也只能这样去做。这就是吕布不守节操的后果!

事物总是变动不居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事件、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引发“忠孝廉节”的内涵的变化。人们只有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对象,来恰当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为规范,而不是食古不化、死搬教条。就拿关羽滞留曹营这件事来说,当时的刘备尚未形成自己的地盘,而曹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并拥戴汉献帝在许昌建都。如果关羽跟随了曹操,因为有一张皇帝的招牌,在政治和人格上都是站得住脚的;同时也可以动员刘备、张飞一起来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刘备自立门户的旗号也不过是打着汉朝皇族后裔的身份,对身居曹营的汉献帝刘备也是承认的,一直到曹丕废除汉帝自立为魏帝,刘备才以接续汉统的名义自立为帝。因此,从当时的国家目标和刘备集团追求的最终目标来说,关羽跟随曹操建功立业也是符合人生大节的。只不过关羽更多地注重于个人的承诺,从人格完善来说,本也无可厚非。但当时的他们并不是社会上的“普通人”,而是肩负天下国家使命的“大人物”,当他们的个人承诺与国家大事产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但他们都选择了个人承诺,最终戕害了国家大事。刘备不顾联吴抗曹的国家战略,一意孤行发动对东吴的战争,理由就是为关羽报仇,这是典型的因私废公,已经不算一个合格的国君了(也许刘备试图借此一举吞并东吴,但也缺乏缜密的论证和有效的把握,在诸葛亮、赵云等大多数重臣不赞同的情况下,冒然发动战争并遭到惨败,自己也身死白帝城,结局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

在看得见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节操,不能见利忘义、见风使舵。如约定的某一项事业、选择的某一桩婚姻、认定的某一个朋友、承诺的某一些事项和社会的既有规范等等,都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直至达成目标和结果。但有些事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在一定的时态下并不好判断人们选择的正误。前面提到的关羽和刘备的案例,已经表现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还有更为复杂的事项,那就着实不好判断了。

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这些人生大节的问题是最不好判断、最不好处理的。吕布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为他翻案,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一点也不为过;那些特殊时期的投敌叛国和汉奸行为,虽然也有为他们辩解的文章,但总体上必须予以否决,打入“无节操”的人的行列。但有些关节点上的人物,的确不好评说。如明朝末年的范文程,本是辽东地区的汉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cai)跟随了努尔哈赤,为他们出谋划策,凡是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他都参与决策,成为清初的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被清朝视为文臣之首。辽东地区本身不是明朝的核心控制区,范文程又是草根出身,清朝人赏识他的才能并能重用他,让他有一种建功立业的成就感,虽然他的出身是汉族,而且后来清朝人又实现了一统天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的节操呢?

与范文程同时代的洪承畴,也是历史名人,情况又与他不同。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崇祯朝重臣,官至兵部尚书、陕西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他的最大功绩是清剿陕西农民起义军,把李自成打得只剩18骑躲进了商洛山。后来在与后金的松锦之战中兵败被俘,投降清朝,受到重用;清军入关后,顺治帝拔擢他为大学士,负责南方战事;顺治十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督帅清军攻占云南后返回北京;康熙四年逝世,颁布御诏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车道沟、立御碑。

洪承畴对明朝有功,但对清朝的功劳更大。他率领明军打不过清军,率领清军却能够横扫天下,真是奇怪无比。洪承畴带领清军打到福建泉州家门口的时候,前去看望母亲,母亲让他跪在祖宗牌位面前,用戒尺打他,质问他为啥叛国投敌,丢失了节操?洪承畴一声不吭,任由母亲击打。母亲打累了,他一声不吭地走了,继续他的灭明事业去了。

每看至此,我就去猜测一下洪承畴的内心世界。实际情况恐怕没有他母亲说得那样简单,明朝的事情他当然知根知底,辽东劝降又是同胞范文程和他谈的话,在这些连续的过程中,他对明朝的事情是怎么看的?范文程和他谈了些什么内容?他内心又是怎样判断当时的形势的?史书都没有记载,他也没有日记流传下来。从母亲打他时一声不吭的表现,就能反映出他有许多不同于寻常“忠孝廉节”要求的话要说。明朝末年的事情不需要详细论述了,简单说就是“天怒人怨——烂透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的赋税多一半让朱元璋的子孙后代给消耗光了,整个国家都在为朱家打工,导致起义军极端仇视朱氏子孙,起义过程中对朱家的子孙执行按册杀戮(朱元璋规定所有朱氏子孙按照名册领取年供),一个不留,整整100万。起义军兵临北京城,崇祯皇帝向大臣征集一点军费,大家居然一分不掏,而待李自成进北京,在严刑拷打之下,却搜刮出了他们的七千万两白银。面对起义军攻城,大臣们起先一言不发,后来干脆不来上朝,大堂上只剩皇帝孤零零一人,崇祯无奈,只好杀掉嫔妃和子孙,自己走出后院吊死在树上。

以明朝的这种状况,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洪承畴,虽然有些本事、有些战功,但能对局势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就连赫赫有名的袁崇焕也被崇祯给干掉了,他和袁崇焕还不是一个档次,能在这样的朝廷上坚持几天?从洪承畴回老家拜见母亲的细节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出他的苦衷来!

从历史记载的资料上,看不到洪承畴更多的言论,看到的只是他所做的事情。满清虽然是边疆的少数民族,但也统治了中国260年,而且统治得还稳稳当当,在历代封建王朝中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汉族与满族,最多算是民族矛盾,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总是谁有优势谁能赢,期间产生的历史人物,实在不好评说他们的“节操”。不过,后来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朝修编《贰臣传》时,将洪承畴和范文程都列进了名单,把他们定位为历史上的“贰臣”。依我的看法,洪承畴算是标准的贰臣,范文程在明朝没有做过官,参加工作就为清朝服务,应该不能算作贰臣。贰臣是不是汉奸,这个问题留着让大家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