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颖上县简介(安徽颍上县的由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2 08:22:09    


颍上的基本概况。颍上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12.25万公顷,户籍人口178.97万,辖30个乡镇、349个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文明县、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并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

颍上新城

颍上县的发展情况。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经济形势实现平稳增长态势。1-4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增加值同比增长2.7%,较1-3月提高0.6个百分点。1-4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14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38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1-4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4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9.2%。1-4月,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108.8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金额93.2亿元。

颍上县的历史悠久。夏商属豫州。周属楚国。秦属泗水郡。三国属汝阴郡。晋豫州淮北地区被北方石赵夺去,属扬州管辖。南北朝属宋地。齐仍为楼烦,属汝阴郡。东魏以下蔡、楼烦共为下蔡郡,属扬州。北齐以下蔡、楼烦属扬州汝阴郡。陈楼烦县没于北周,属同北齐。隋楼烦县改名颍上县,属豫州汝阴郡。唐朝颍州汝阴郡。宋属京西北路,顺昌汝阴郡。南宋,金军占领顺昌,将顺昌改为颍州,辖颍上。元复置颍上县,仍属颍州。明属中都临濠府颍州,后属凤阳府颍州。清属凤阳府颍州。民国裁府留县,属淮泗道,废道后阜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月6日颍上解放,10月颍上县民主政府改称颍上县政府,1950年改称颍上县人民政府。1954年成立颍上县人民委员会。1980年复名颍上县人民政府。

颍上县的地理条件。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116°38′,北纬32°27′—32°54′。以县城为起点,东至江店孜镇蒋郢孜东27.1千米与凤台县接壤;西到六十铺西五十铺大赵庄34.5千米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至淮河13千米与霍邱县、寿县隔河相望;北至陈桥镇毛沟桥29.4千米与利辛县交界。全县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万公顷。

颍上的气候水文。颍上县属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过渡型气候,由于受西伯利亚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气流的交互影响,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颍上南部淮河岸线98公里,其在颍上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涧河、润河、颍河、西淝河、济河。颍河从东北入境,至东南入淮,贯流103公里。除天然河流之外,境内还有淮颍大沟、阜颍河、八里河引河、谢展河、人民河、小清河、八丈沟、灰沟、六南河9条人工河,总长129公里,排灌效益150万公顷。主要湖泊有唐垛湖、秋稼湖、第三湖、焦岗湖、戴家湖、五里湖,面积898.6平方公里。

颍上县的资源丰富。耕地保有量187.21万亩,基本农田166.01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18%,城镇及村庄面积占14.19%,交通水域面积占8%,其他土地面积占14.63%。颍上县属淮北平原的淮河中上游坡水地区,境内湖泊众多,多聚在淮河以北、颍河两侧,水资源丰富,素有“七十二湖遍颍上”之称。谢桥煤矿地质储量20亿吨,潜在地质储量22亿吨,发热量22.2MJ/KG以上。刘庄煤矿井田面积82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5.6亿吨,煤质优良,是良好的动力、化工用煤和炼焦配煤。陶坝孜铁矿位于润河镇陶坝孜境内,探明储量2200万吨。

颍上县的区位优越。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距县城60公里,连接京沪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阜淮铁路横穿县境,已开工建设;途经颍上的阜六铁路已经通车,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速铁路商合段开通运营商杭高铁已经建成通车,设立颍上北站;济广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纵横县境,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达1.8公里/平方公里;淮河、颍河四季通航,通江达海,颍上船闸建成通航。

合阜高速颍上出口

颍上县八里河笨鸭蛋。八里河东西长15华里,水质优良,且无污染,资源丰富,被联合国授予环保全球500佳、全国环境最优美乡镇,居住在八里河两岸农民放养大麻鸭,食河内贝壳、螺丝、小鱼虾,所产的鸭蛋经过从鲜蛋的收集、挑选、清洗、腌制、深加工、、包装、出售等过程,无一不是流传民间做法,蛋黄呈橙红色,且多油,蛋白细致滑嫩,口味适中,有细,鲜,嫩等六大特点,营养丰富诚为席上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且具有松、油、沙、香的独特风味,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特点,是居家、旅游的理想食品。现被外地商家看好,远销到华东、上海等地。

颍上县的风味小吃。1、“鸡蛋烤饼”(鸡蛋馍)、2、“韭菜合子”、3、“芝麻糖饼”、4、“萝卜炖肉”、5、“鸡蛋面叶”、6、“豆杂面条”、7、“红薯稀饭”、8、“糖醋鲤鱼”、9、“粉丝鸡”、10、“地锅鸡”、11“家常鱼炖豆腐”、12、牛肉炒豆饼子13、炒菜中的小杂烩14、鸡蛋汤、15、水烙馍、16、凹子馍、17、呼啦汤、18、千张卷油条、19、辣糊子、20、芝麻盐、21、粉丝鸡。

颍上县的刘宏西蚕豆酱。安徽省颍上县刘兴泰酱园的特产“刘宏西蚕豆酱”,有别于国内各名家酱制品的风味,独树一帜,早负胜名,是颍上县传统的佐菜佳品、馈赠礼品。由于酱品在制作时选材、用料考究,工艺流程严谨,使其色、香、味、型、劲俱佳。色泽红润晶亮,鲜艳不乌,酱香浓郁;豆瓣分明、粘稠有型,光泽有力,滋味醇厚,其酱不受杂菌感染,久放不霉,夏不招绳,晚秋日和之时,能引来蜜蜂。产品畅销阜、蒙、涡、太等县,深为皖北一带群众所喜爱。该酱品为刘宏西在一九二O年研制成功,故得名为“刘宏西蚕豆酱”。

颍上县的大米。饱满晶莹,垩白度低,洁白光泽度好;蒸煮后饭粒晶莹、不黏结,口感绵软有弹性,清香适口。其独特的品质特征:粒小丰润、色泽光亮、甜润清香。胶稠度≥70mm;垩白度1%-2%;直链淀粉16%-21%,;蛋白质≥7.0g/100g。产自颍上县所辖慎城镇、谢桥镇、南照镇、杨湖镇、江口镇、润河镇、新集镇、六十铺镇、耿棚镇、半岗镇、王岗镇、夏桥镇、江店孜镇、陈桥镇、黄桥镇、八里河镇、迪沟镇、西三十铺镇、红星镇、十八里铺镇、鲁口镇、古城镇、建颍乡、五十铺乡、盛堂乡、关屯乡、垂岗乡、赛涧回族乡、刘集乡、黄坝乡共计30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颍上县的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制作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大师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他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泥人制作,既生产制作以无锡惠山为代表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代表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

颍上县的八里河牌大米。产于淮沙河辖长底湖洼地,土质肥沃。八里河是全球生态环保500佳,国家4A级风景区,八里河水灌溉着数万亩良田,是国家科研机构优质水稻试验基地。由于八里河土质好,水好多年来政府注重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达到了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八里河牌大米独特圆润,色泽光亮,甜润清香,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2002年11月26号荣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通过农业部质监委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WCA—04一00783#。参加安徽省第四届、第五届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展销。

颍上县的名贵中草药颍半夏。半夏别名半半夏,小鬼头灯、性辛温、有小毒。主治:降逆止呕、燥湿祛痰、目眩作痛、中风、呕吐、咳嗽、失眠等症,对妊娠恶阻有特效。并能外消痛肿,蛇虫咬伤,内治胃炎胃溃疡诸症。近年来又用于癌肿,临床疗效较好。半夏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公认颍上县境内出产的半夏,个大、粒圆、质坚、药性强为半夏中之佳品,故有颍半夏的美称。

颍上县的仁和粉丝。产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特产,粉丝因其细柔洁白、绵甜爽口、久煮不糊、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之为“人造鱼翅”和最廉价的“纯天然食品”。仁和系列纯红薯粉丝,无任何添加剂,原料选取纯天然红薯淀粉,采用原有的传统工艺、科学配料、现代化精细加工,粉丝丝条细匀,口感滑爽,美味可口。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审核,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该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北京、新疆、深圳等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产品遍及个大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农贸市场。

阜阳颍上八里河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8公里,西迄阜阳58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八里河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同时八里河的环保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景区占地3000多亩的景区主要由“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这几部分组成。“碧波游览区”里可过长城,走铁索长桥,登临湖中群岛,观河马、鳄鱼,逗群猴嬉戏,看神龟蟒蛇,同时还能观赏到蒙古野驴、新疆野马、蒙古骆驼、海豹、狗熊、长颈鹿、黑天鹅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汉民族文化村,截取了汉民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当地汉民族六十年代以前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画面。湖中湖北侧白塔南面还有百米天然浴场,可以展示游技、沐浴阳光。

颍上县的明清苑。位于颍上城东滨河公园旁,占地38亩,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形制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整体四进院落布局:总共十三院落,八大外院、五大内院,“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一百二十余间。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八里河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

颍上县的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紧贴着颍上县县城西侧,北端距S12滁新高速1公里,南端至八里河风景区,分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丰茂,一派优美的乡野景象。管仲大道(迎宾大道)往西经五里桥、樊庄,延伸到最西端,在最西端的北侧和南侧是游客主要游玩的区域,分别为城市森林部分和印象水乡部分,两者都是湿地风光。水边的木头栈道走走,享受难得的宁静和极好的生态环境。

颍上县的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河、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是国家4A级风景区。在600亩58年遗留下来的小农场的基础,建成的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乐园主要有竹音寺、五百罗汉堂、生态园。百罗汉堂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竹音寺与五百罗汉堂合璧一处,是一处综合性的旅游赏光目的地。生态园是一个集旅游、环保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园内湖岛山园、世界名猴园、人工天鹅湖、狮虎山错落有致,有40多种野生动物和300多个品种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

颍上县的尤家花园。第一景区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第二景区以山、石、亭、阁取胜。第三景区以茂密的松林,独具特色。第四景区以新建的花园和植物园区见长。这里终年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园中有展望亭、看—花楼,园内为美化公园种植了各种花卉。尤家花园面积虽小,但园内长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绿树花草俱见匠心,风景雅致清秀,富有山林自然之美。颍上尤家花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颍上县的管鲍祠。位于颍上县解放北路,管仲公园院内。管鲍祠建于明朝。明万历县令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并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屠隆在颍知县时见有管鲍史实,而无管鲍之祠时感慨,“由管仲至今,数千年邑无祠”。于是广泛征求乡民、诸生意见,而做出修建管鲍祠的决定。并“捐俸掊金”,建管鲍祠。管鲍祠修建之后,明末毁于战乱。民国县长张鼎家募资复建,祠为正殿三间,堂内供管鲍两人的牌位。南临大寺塘,东有“九合桥”,奠念管仲“九合诸侯”之功;祠西有“四维桥”,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祠西南有管仲衣冠冢,当地称“管仲墩”。

颍上县的南照风景区。位于颍上西南南照镇,南枕淮河,北依润河,中贯105国道,与霍邱、阜南、固始三县接壤。南照古镇最早始于水台,明正德《颍州志》载,水台在颍州(今阜阳)南50公里,相传楚平王荒滩筑台,以为游观之计。相传宁都汴梁南粮北运,穿清河入颍以达汴,因濒清河口,故名漕口镇。南照镇明清二代商贾云集,贸易兴隆,故旧志称其:“扼豫皖之咽喉,规模之大,城市符,商业之盛驾城市之上,沿淮市场应无其匹”。古迹遗址有楚平王观水台,铜台子、古板桥、明代双塔、浆洗塘、南照寺、东岳庙、文昌宫、清真寺,文物有兰亭石刻,大小铁钟、石龟等。

颍上县的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主殿二旁。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失元璋即位前,经此寺在偏殿小憩,嫌其酷热难当,坟蝇扰人,于是自言自语“可清凉否?”言讫,顿觉清风习习,蚊蝇绝迹,随口赞日:“真清凉寺也”!寺因此得名。清凉寺数百年来,高们云集,罄声幽幽,香烟袅袅,长淮上下,声名远播,距西南二里原有的“桐邱古木”,为颍上县明代所称的八景之一。

颍上县的花鼓灯。主要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勤劳勇敢,表现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与向往。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首的第一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颍上花鼓灯有《抢板凳》、《抢手绢》、《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节的传统舞蹈节目。

颍上县的管子。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管保夷吾者颍上人也。管谷位于颍河(古称颍水)右岸,颍河“在这里拐个弯”,如果乘船顺流而下,管谷仿佛位于颍水之中。“颍上”即“颍水中央”之意。颍河是淮河第一大支流。管子是齐鲁文化的祖师。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因此管子又有“天下第一相”的美誉。

颍上县的大鼓书,本地俗称“打鼓说书”,是一种一人说唱并重的表演形式。“颍上大鼓书”源于颍上,流行于颍河淮河之间的颍上。颍上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响板。一张嘴,两片板,三釵竹架支上鼓,颍上大鼓书唱腔粗犷,唱词严谨,讲究平仄相对、优雅和谐、结构规范,尤其讲究“扣帽”(悬念),情节扣人心弦,多为战争场面为主,一场书大扣子套小扣,小扣连大扣,一个扣子还未解开,另一扣又套上,使听众始终扣在书的情节之中。

颍上县的琴书。形成于清末民初,吸收了山东琴书,徐州琴书、豫东琴书、淮河琴书等琴书风格特点,后与当地民间老歌小调和花鼓灯歌舞等结合,形成了颍上地区独有的琴书表演风格。颍上琴书唱腔音乐为主曲体,代表性唱腔有四句腔(分慢四句腔、快四句腔)、垛子板(唱中有说),还有凤阳歌、梅花落等曲牌,艺人称其为九腔十八调。颍上琴书曲调婉转优美,唱腔舒缓浑厚,语言淳朴生动,演唱形式活泼,在沿颍淮流区具有广泛影响。琴书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即一人表演,手拉坠胡,脚踩檀板伴奏。对口为二人搭档演唱,多为一男一女,男拉坠胡,女敲琴打板,对口说唱。群口琴书为三人以上演唱,一人敲琴打板,其余人拉坠胡,分角演唱。

颍上县的千年古镇。颍上县的新集镇起原于公元245年,三国北魏,曹操伐吴时淝水之战和赤壁大战时,曹操派部将夏侯淳运粮到此,是沙颍河扚洄水窝子正好停船向岸上堆放粮食,曹操命名为千仑湾,为确保军粮的安全,从腰楼到姚湾修筑了长达6公里的沿河大堤,当地群众就依水兴市叫小兴集、继而大兴集,到公元1626年明崇祯六年,定为永兴集,1951年划行政区时,把永兴集和六十铺合并为新六区为丁简便,把永兴集简称为新集镇。2018年新集镇入选安徽省第五批千年古镇。

颍上县的南照古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据《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港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岳庙大殿正梁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南照历史悠久,是颍上县四大历史古镇之一,沿淮商贸重镇。南照镇原名漕口镇,后因南照寺而得名南照镇。南照建镇确切年代,据清代同治九年《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漕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是南照镇创建远在李唐之前证。东岳庙大殿正梁上也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北崇《元李九域志》载,颍上辖二乡,正阳(现寿县正阳关镇)、漕口(现南照镇)、江陂(现江口镇)三镇。

颍上县的江口古镇。位于颍上县北部,因乌江入颍口而得名,是颍上县四大历史古镇之一,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江口镇历史最早可追溯夏商,西周中期,为古慎国,后称慎邑,西汉置慎县,是颍上县古城旧址所在,今有古慎城遗址。隋唐时期,在古慎城南,兴起新集镇,北宋名曰江陂镇。明洪武年间定今名。境内有东汉中后期的千古寺、隋开皇年间的观音寺(原名东明寺)、清道光年间的花戏楼等古建筑。

颍上县的第一中学。创建于1909年,1969年学校更为现名,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城北新区,原来老校区在城南。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四届、五、第六、七、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学校、安徽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