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有哪些传统习俗?
大年三十,是除夕,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于古老的传说,除夕迎新年,开开心心过大年。
大年三十这天,大家从早忙到晚,热热闹闹,辞旧迎新,看看大年三十这天,从早到晚,你们哪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穿新衣,过大年。
小时候,都盼着过大年,吃好东西,穿新衣,因为平常穿的衣服多是比较旧,不像现在,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不愁吃,不愁穿。
但是,到了过年,大家还是换上干干净净的洗衣服,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然,也有的地方,传统习俗是大年初一穿新衣,开开心心迎新春!

2、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
贴春联,这个传统习俗,流传至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有这个风俗。
春联,都贴于大门两边,工工整整,寄予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更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希望。
同时,还有贴福字,寓意福气满满,幸福美满,洋溢着幸福连连。还有贴门神,当然关于门神比较多,常见的有秦琼和尉迟恭,保护家宅平安,避免邪气侵扰。

3、贴年画、贴窗花、挂灯笼
贴窗花,现在非常流行,各种各样的窗花,红红火火,福气多多,这是传统的手艺,让家里更加美好幸福。
当然,还有贴年画,把房子布置一新,增加了浓浓年味,焕然一新。
还有挂起红红的大灯笼,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冲满喜庆氛围,更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财运亨通鸿运来。

4、祭祖
上午,忙忙碌碌贴春联、贴福字,布置一新,欢欢喜喜过大年。
下午,就忙着祭祖了,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于传承孝道文化,缅怀先祖恩德不能忘。
马上就要过年了,自然不能忘了老祖,给他们也准备丰盛的食品,鸡鱼肉蛋等等,还要送去纸钱、金元宝等等钱财,传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5、年夜饭
大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大家也从四面八方回到了家乡,阖家团圆,幸幸福福过大年。
大年三十晚餐,正是大家欢聚一堂,准备丰盛的晚餐,也就是年夜饭,也叫团圆饭。为了这顿饭,家家户户提前准备,鸡鱼肉蛋,齐齐全全,还是比较讲究的。
鸡是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鱼是年年有余,吉庆有余。肉是红红火火,富贵吉祥,菜是财源滚滚发大财!

6、看春晚、包饺子
春晚,也就是春节晚会,从八十年代开始,春节晚会,成了年夜的一道大餐。年夜饭是物质大餐,春晚是精神大餐。
大家在欢欢喜喜看春晚的同时,北方广大地区,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包饺子,这是过年少不了的美食。
饺子,也就是“交子、交子”,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子时,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包饺子,吃饺子,正是交子之时,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7、放爆竹、守年岁、压岁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烟花爆竹,更是民间的传统风俗。现在,虽然各地有限制,但是,人们还是在过年的时候,燃放爆竹,尤其是零点钟声敲响之际,正是爆竹声声,辞旧岁,迎新春。
大年三十,守岁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大家欢聚一堂,彻夜不眠,长明灯,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迎接新年的来临。
压岁钱,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压岁钱,谐音压祟压祟,寓意小孩子们开开心心,幸福连连,正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尊敬。

8、大年三十民间禁忌。
一是开开心心不打骂。
迎接新年的一年,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幸幸福福。因此,民间讲究不要打骂,否则新的一年不是个好兆头。
二是不打碎器物。
老传统讲究比较多,忌讳打碎器物,寓意不吉利。如果打碎碗碟杯盘,要说“平平安安”,最好用红纸包起来,幸福美满,事事如意。

新的一年就要来临,全国各地传统习俗多多,民间讲究多多,虽然各地风俗不尽相同,但是寓意新的一年美好幸福,开开心心,幸福美满,事事如意,财运亨通,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