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人生最高的境界:难得糊涂)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难得糊涂。这四个字,重点是“难得”。它不是指一个人愚昧无知,稀里糊涂,而是看破不说破,揣着明白装糊涂,给别人留空间,给自己留余地。

太过聪明的人,福气少
古话说:“慧极必伤。”活得太明白的人,结局都不会太好。
《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总能把奸雄曹操的心思看得透透的,胜似他肚里的蛔虫。曹操在新修的门上写上一个活字,众人不解,杨修却一语中的,门内写活,是丞相嫌门太宽了。聪明的杨修让众人叹服,也让曹操十分忌惮。因为无论自己多么隐秘的心事,都会被他一览无遗,想想都不寒而栗。
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对峙。曹操出师不利,锐气大挫,失去战机,心思非常郁闷,就下令以“鸡肋”为当夜的口令。众将都不知其意,只有杨修明白曹操是动了撤军的心思。于是,他对众将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是要退兵了。
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死杨修。杨修十分聪明,但他不应该处处表现自己的聪明。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目光如炬,洞若观火,那曹操不就成了《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一丝不挂”了?
《红楼梦》判词评价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个人过于聪明,时时显得高人一头,与众不同,注定扛不住世道人心的算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聪明的人,福气少。

最高明的智慧,是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不是看不清楚,想不明白,更不是没头没脑的糊涂虫。而是看得明白,想得清楚,却故意糊涂。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清澈的水养不活鱼,太通透的人不会有伙伴。因为你如果活得太清醒,做事太较真,算计太精微,别人就失去了利益空间,也就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在亨利·福特经营汽车公司的时候,当时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很低,而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人辞职和跳槽的概率很大。鉴于此,福特主动给员工大幅度涨工资,以至他的员工工资比其他汽车公司高出两三倍。
很多同行都嘲笑他,说福特是糊涂虫。哪有资本家自愿把自己的利润让给员工的。他们预言,福特公司一定会亏损倒闭。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福特公司不仅没有破产,而且生产和销售业绩连年提升,一度占据行业榜首。
同行眼里“糊涂”的福特,让员工赚到了钱,最终成全了自己的辉煌。而那些精明的同行,却在自己的“聪明”里无所作为,寂寂无名。
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我们“糊涂”。不小心窥破别人的难言之隐,装糊涂,就给了别人体面。对别人的小算盘装糊涂,主动让利于人,求得长远地合作和利益,是一种大度。对别人的小过错装糊涂,不责于人,不斤斤计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看破不说,知而不言,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难得糊涂,是一个人的格局体现
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往往表现得很“糊涂”。他们对人不较劲,对事不较真,做人留余地,做事留后手,不纠结一时的利害得失,其实也就是真正的聪明人。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放虎归山。刘备对此事十分遗憾。诸葛亮却说,我早知关羽会放走曹操,所以才让他把守隘口。刘备说,曹操是我们的仇敌和主要对手,放走他,不是遗患无穷?诸葛亮解释道,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衰弱,无力再战。放他回去,我们稳居荆州,可以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若杀死曹操,孙权必然趁势崛起,对我们更为不利。
刘备恍然大悟。华容道放走曹操,只是看似“糊涂”,并不是真糊涂。它体现着诸葛亮的眼界,谋略和格局。
曾国藩刚刚组建团练的时候,因为看不惯官场腐败,是非颠倒,小人得志,常常把自己碰得头破血流,抑郁不已。后来,他痛定思痛,觉得这样下去只会把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从而一事无成。
他决定让自己对官场“糊涂”起来,学着给腐败官员送礼,向满清权贵低头,对曾经深恶痛绝的“潜规则”也不再排斥,渐渐地,曾国藩的人缘越来越好,来自官场的阻力越来越小,为他顺利平定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一个有远大目标,高远境界的人,在非原则问题上糊涂一点,在小事上笨一点,才能避免无意义的消耗。

结语
《道德经》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顶级的聪明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聪明,反而显得愚笨。他们什么都明白,但看起来不怎么明白,半醉半醒地生活,糊里糊涂地处事。
他们既向往人性的光明,也能接受人性的灰暗。既崇尚气节,也尊重利益。既看得清别人的算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成全别人的私心。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替,才能衍生万物。人也一样,清醒中有糊涂,糊涂里有清醒,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