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相看两不厌下一句,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这首诗未必是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8 12:49:18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属于黄山余脉,虽然没有庐山之瀑布、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佛光,但却满目灵秀,大小山峰60座,拥有一峰、净峰、翠云峰三大主峰,最高峰翠云峰海拔300多米。周围60余座山头如鸟朝凤,簇拥在一峰周围,别有一番情趣。

上千年来,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轼、文天祥、汤显祖、文征明、石涛等先后登临,足足有三百多位诗人和书画名家在这里留下了近千篇作品,其中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最为出名。

今天就赏析一下诗仙的这首大作: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歌大意: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

尽管鸟飞云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李白这首诗没有描写敬亭山的“山水、树木”等景色,只是通过飞鸟和白云两种一动一静事物的描述来突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心心相印。全诗一改诗仙大气磅礴的诗风,隐约透漏着一丝忧愁。

尤其是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种境界和辛弃疾的《贺新郎》中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写到这里也交代全了,似乎也要结束了。但是笔者是多年研究历史的,任何文学作品都要结合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重新定义,这样才能真正探究作者的意图。

这首诗歌是大约天宝三年(744)之后所做,此时的李白政治失意流浪江湖。长期的漂泊异乡,使李白尝尽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在此期间抑郁情绪充满着胸怀。

原来几年前,即天宝元年(742年)八月李白奉旨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见,41岁的李白的此时心情无疑是豪情万丈的,天真地以为多年的治国治民的抱负可以实现了。而推荐他的人则是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

李隆基也确实封李白为“供奉翰林”,期间也写下了大量诗歌惊艳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可是朝廷政治圈岂是李白想象的如作诗那么简单,不久后就因为李白的天真烂漫和狂妄不羁,得罪了很多权贵人物,比如有权势的阉宦高力士。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白的个人政治追求的不同,李白希望做“帝王师”或实权人物,而李隆基作为一个颇有眼光的政治家考虑到李白的性格以及并未有从政经验,于是让他留在翰林院任职。其实作为第三方眼光来看李隆基的决定也并非全无道理,而这样以来双方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李白的狂妄和不满进一步流露出来,结果被李隆基“赐金还乡”。几年后中年的李白吃尽了苦头,才有感而发写出此诗。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了上文的意思外,还包含鲜为人知的对玉真公主惺惺相惜的一种情愫。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692—762年),唐睿宗李旦的女儿,武则天的孙女。玉真公主身份尊贵但是却选择了出家为女道士,她的出家并非经历感情问题看破红尘,乃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选择放弃俗世的牵绊,舍弃红尘,选择青灯道观。玉真公主对于道学和文学颇有研究,虽无太多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但她与“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等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有很好的交往。

尤其更是欣赏李白的文学和道学的造诣,李白一生都与玉真公主保持着着良好尊重的诗友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到,玉真公主也是胸有丘壑、洒脱潇洒的女性。

李白大才子说实话,除了有才情,写诗特别好之外,史料记载长得也挺帅的,一婚,二婚,又婚,而且老婆都是宰相、重臣女儿,实在是艳福不浅。

二婚的李白,当时连玉真都还没见过面,只是在宰相张说的酒桌上听到玉真公主的故事,于是当场写诗一首遥寄给她。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换言之,此诗比写给赞美杨贵妃的“云想衣常花想容”更为热烈,更为大胆,倒也符合浪漫盛唐的特点。

估计玉真公主看到此诗也是怦然心动,而且两个人又有共同爱好,寻仙访道,又都是仙风道骨,于是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成为一生的挚友。

为了使李白被朝廷重视,于是她郑重向哥哥李隆基推荐了李白。原因无他,希望这个颇有才情的奇男子被皇帝重用,一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了结自己内心的倾慕之情。

玉真公主晚年在敬亭山修行,而李白所作此诗的目的一是倾吐自己的忧愁心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玉真公主深深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