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活了多久 ,为什么还能活那么久?
戚夫人是我国汉代的一名著名历史人物,曾因帮助过刘邦而万分受宠,她也因此获得了声誉,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不过,真正让她被史家乃至后人牢牢记住的原因不只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吕后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第一任妻子,身为女子的她做出了许多开天辟地之举。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子,为争夺权力而不择手段,陷害了许多忠良之士和无辜之人,戚夫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刘邦去世后,吕后因记恨戚夫人,亲自命令下人将她做成了人彘,以此来作为报复的手段。那么,戚夫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居然让吕后如此痛恨她,以至于让自己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01 乱世相识,与刘邦结为夫妇
戚夫人为山东定陶人,于公元前224年出生,正逢楚汉乱世之局面,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项羽分封诸侯王,其中刘邦为汉王,领地位于巴蜀。原本按照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但项羽恃强凌弱,违背了约定,刘邦这才屈身于巴蜀之地。
前205年,刘邦计划在项羽兴兵齐国之时伺机报仇,不料失败,被对方追杀,穷追不舍。当时陪着他的人只有几十个随从,到曹州附近后他们在戚家村落脚休息,突然听到了追兵的马蹄声。于是,他们立即前往旁边一户人家里躲藏,这儿的主人正是戚氏父女。
这时,他对这对父女说自己是刘邦的部下,今日遭受非难而不得已麻烦对方。戚姑娘知晓来历后便安排刘邦在枯井里躲藏,刘邦也因此逃过一劫,大难不死。
追兵走后,刘邦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与戚姑娘也在危难之后暗生情愫,两人在当天晚上结为夫妇。他们的感情也比较好,在后来的生活中相互扶持,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名为"刘如意"。
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深受刘邦的宠爱。不过古代皇帝后宫佳丽本就是暗生私斗,与现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就注定了戚夫人的结局。
02 宠爱有加,吕后得势后疯狂报复
刘邦与戚夫人年龄之间的差距有30多岁,后者貌美如花,也很体贴,受到了刘邦的宠幸。据说有一次御史大夫周昌前往刘邦宫殿汇报政事时看见他正抱着戚夫人用膳,他感觉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便转头意欲离开。这时,刘邦叫住了他,还骑在他的脖子上,周昌说他是像商纣王那样的皇帝。即便是这样,刘邦还是放走了他,可见戚夫人对他心境的重大影响。有戚夫人的陪伴,刘邦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如何,只要夫人开心就行。
当时有人说,他们日夜相伴,形影不离。刘邦将刘如意抱在跟前时曾说,他很像自己的模样和性格,而吕后生下的太子刘盈却不像,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刘邦对戚夫人偏爱的程度有多深。
看到这样的情形,吕后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也早就盘算着对付戚夫人的阴谋。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也就是所谓的"汉惠帝"。不过他在政治上的手腕过于软弱,行政大权便到了吕后手上。戚夫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追随刘邦而死,但吕后并没有同意,而是命人将她投入监狱,拔光头发,在永巷捣米。
之后,吕后变本加厉,将戚夫人的四肢去掉,除了她的双眼,灌下哑药,让她无处宣泄身体上的痛苦。接着,吕后还用烟熏聋她的双耳,做成"人彘",扔进厕所,让她生不如死,连刘盈见了都说这不是人之所为。很多人会说,戚夫人为何不寻求刘邦的帮助呢?就算不行也可以自杀,免受人彘之苦。可是,戚夫人何尝没有想过办法?最后的下场只不过是命运使然罢了。
03 无处可逃,悲惨命运难改之原因
首先,戚夫人年轻貌美,就这一方面来说,就足以引起后宫嫔妃的嫉妒。《西京杂记》有载,戚夫人歌声动人,擅长翘袖折腰之舞,算得上是一位舞蹈,而这样的楚舞正是刘邦的最爱。每逢八月四日,戚夫人便会和刘邦下围棋,渐渐也成为宫中之风俗。
其次,当年刘邦与戚夫人相遇之时正逢吕后母子被项羽囚禁在军营里当战争人质,这对于普通女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事情,更别说是刘邦的正室吕雉了。但身为妻子,她不会过多记恨于刘邦,而是迁怒于戚夫人,认为她这样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
后来,戚夫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会如何,便开始寻找办法自救。她先是找了刘邦,向他哭诉,刘邦听后也深受打动,自己也觉得太子没有刘如意那样潜在的执政才能,想废长立幼。大臣一听,即刻反对这样的决定,吕后家族身为开国功臣群体,更是不认同这样"无理"的要求,吕后本人也感受到戚夫人在政治上对于她的威胁。
如此看来,吕后对戚夫人不仅仅是女人之间的恨,更是牵涉家国家族大利益的"恨"。因此,她们之间的仇恨有公有私,吕后心中的愤怒也决定了她不可能让戚夫人死掉就草草了事。
刘邦的去世便是一个复仇的契机,而戚夫人早已是刀板上的鱼肉。在突如其来的囚禁之后,她也失去了人身自由,一切行动被人掌控,生得艰难,也无法自杀,终是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04 小结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戚夫人歌》
当时被囚禁的戚夫人内心哀伤至极,无处发泄,留下了这首诗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仔细观察她与吕后的交锋后我们能够发现,两方的结局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的。
不可否认的是,刘邦在当时废长立幼时的确有一些情感因素掺入其中,但他毕竟不会感情用事,也理性分析了后代的才能。不过当时的政局也不仅仅是刘邦一人说了算,身为一个濒死的皇帝,刘邦对汉朝的未来了解得很透彻。
当时功臣派是主要势力,吕后更是核心所在,许多文臣武将也支持她"干涉"朝政,那么只依靠刘邦的戚夫人只能成为瓮中之鳖,无法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