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凝才聚智 逐梦“黔”行|广聚天下英才 汇聚黔进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7:34:00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展现贵州新风采迫切需要广大人才大施所能、绽放光彩。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连续举办十三届人才博览会,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系列活动。“诚挚邀请、热忱欢迎各方英才与多彩贵州双向奔赴、携手合作,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成就事业精彩、书写人生华章。”在2025年贵州“人才日”当天,省委书记、省长致信广大人才,释放出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贵州呼唤人才也将造就人才、渴求人才也将成就人才。近年来,贵州紧扣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三个大抓”、“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建设、“3533”重点产业集群等创新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各方英才聚贵州 建功圆梦显身手

海纳百川,近悦远来。

省委、省政府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人才工作。2023年,贵州出台了关于优化整合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2024年,修订完善了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管理办法;今年3月,又出台了关于实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工程的指导意见、修订了“甲秀之光”访问学者培养管理办法,人才政策的含金量越来越足。

四月的天空格外蓝,贵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处负责人、微量元素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立春带领团队发现首例含铷抑菌矿物材料。

赵立春是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的一个代表。两年来,贵州省通过“平台引才”“以才引才”和“柔性引才”,共引进百千万人才约2100名,引才数量质量大幅提升。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工程。未来10年,贵州将培养支持一批贵州省顶尖人才后备人选、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为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各领域创新效能和发展潜能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去年以来,“一人一策”“一对一服务保障”支持7名顶尖人才后备人选,努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级顶尖人才。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工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必将有力推动本土人才更快成长进步。”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杨炳南,作为“西部志愿者”来到贵州,先后入选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为成功研发“锰矿地球物理技术组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贵州对顶尖人才后备人选的‘一对一’精准培养支持,为我们勇攀科技高峰、勇担科技大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新斌,到贵州工作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大气汞的区域分布特征和长距离传输规律的研究,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参与国际汞公约履约,践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今日之贵州,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一位创新创业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各类人才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展现贵州新风采增添强大动力。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动力活力竞相迸发

春日的油菜花田金黄灿烂,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凡迪的“揭榜挂帅”团队,正在花田里忙碌。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花果村曾经油菜产量低,如今油菜小面积高产攻关示范田的测产结果达628.18斤,刷新了贵州省油菜单产纪录。

三年来,我省像这样的“揭榜挂帅”团队共有2643个,他们将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到基层,将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贵州着力健全人才评价、激励、使用、流动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体现最大价值。

——将省级人才计划工程支持对象认定权下放给用人单位,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使用权试点和探索赋权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

——坚持为人才“松绑”减负,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扎实推动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出台《贵州省科研减负负面清单(试行)》,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引导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不久前,贵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1400万元入股企业开展成果转化。这是我省以赋权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缩影。

“凡是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都是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搭建产学研平台,凸显了贵州吸纳、使用人才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对此,贵州川恒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王佳才深有体会,“贵州的人才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撑,公司已经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四川大学等科研平台、高校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攻关平台,携手培育更多本土产业人才。”

用心用情服务 人才生态不断优化

一颗种子,只有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生态的竞争。

贵州坚持暖心留才,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在人才服务和人才环境上狠下功夫,让人才在贵州安身安心安业。

4月22日,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贵州学科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省外高水平大学15个学科专家学者齐聚贵阳,表示将结合自身所能和贵州所需,努力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贵州将用最大的诚意、最实的举措、最优的服务为专家团队在黔工作生活创造条件,让帮扶专家团队在贵州安心帮扶、潜心工作、舒心生活。”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人才满意”,抓牢留才根本。回乡创业9年的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对此深有感触:“政府不仅提供孵化办公场地和相关优惠政策,还积极协助企业与高校对接‘招才引才’,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大胆创新,加大开放数据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23年我们的重点人才生活、科研奖励补助已经全部兑现。”

图为贵安超算中心。影片《哪吒2》超过40%的特效镜头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最高峰的时候调用1000张高性能显卡。

2024年7月8日至14日,我省14位重点专家人才受省委、省政府邀请,到青岛参加休假疗养活动。邀请专家休假疗养,是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体现了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真挚情怀。

“入住人才公寓已经半年了,我真切感受到了贵州对于人才的关怀。”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徐海,于去年11月入住省级人才公寓。

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抓起,用好“人才之家”“96567人才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目前,已累计发放“优才卡”“人才服务绿卡”超过10000张,帮助解决2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国防军工人才子女入学事宜。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打造的多功能“企业人才之家”。张开学 摄

济济多士,不以山海为远。

来自喀麦隆的西蒙,10年间完成了从外国留学生到本地教师的身份转变,还成为了贵州省大学生民族旅游形象大使,“贵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活条件,处处是人才发展的机遇。”

像西蒙这样被友好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选择扎根贵州追梦的外籍人才还有很多。

今日之贵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事业舞台越来越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是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一方沃土,与贵州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身贵州必能铸就美好未来。

贵州也正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让更多人才爱上贵州、扎根贵州、奉献贵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刘义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