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为什么说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20:37:00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同频共振。在我们党不同历史阶段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关键政策的指引下,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民营经济逐步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图为当日表决现场。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民营经济发展起步创造了条件。为解决城镇青年就业等突出问题,国家通过允许个体经营、恢复城乡集市贸易等举措,有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1980年,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温州发放。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政策允许的有限空间中破土而出、顽强生长,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到1992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已从1978年的14万人激增至2467.7万人,政策松绑释放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显现。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启了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相继出台,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法律框架。在制度保障下,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倍增、活力竞相迸发。到2002年,全国民营企业数量较1992年增长16.5倍,税收贡献增长243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进入新世纪,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全球竞争打开了大门。同时,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此后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断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在消除隐性壁垒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对外开放的扩大、技术革命的赋能与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得到空前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引领民营经济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先后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持续加强民法典、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重要法律的立法修法,颁布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各地区各部门从市场准入、营商环境、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极大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这一良性互动,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达1.85亿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96.38%。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征程上,惟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经济支撑。

  详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文章《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策划:侯亚景 审核:王兆斌 监制:牛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