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心跳停摆10分钟!南海四院上演生死救援,六旬老人重获新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14:00    

近日,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南海四院”)的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内科团队携手合作,成功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跳骤停的六旬老人。从心跳停摆到恢复自主呼吸,再到转出ICU病房进行康复训练,这场生命接力赛不仅展现了该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高效协作,更彰显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坚守。

患者家属为南海四院及时、专业的救治点赞。

黄金十分钟:生死竞速的起点

时间回溯到当天清晨。一名转院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危急。外院急诊团队在持续心肺复苏十分钟后,患者终于恢复了微弱的生命体征。然而,这仅仅是这场生命保卫战的开始。

患者被紧急转至南海四院时,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血压、呼吸完全依赖药物和设备维持。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回忆起当时的抢救场景,仍心有余悸:“患者来院时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情况非常糟糕。”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南海四院重症医学科(ICU)团队迅速响应,启动了紧急救治程序。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多学科会诊:定制救命方案

由于患者病因不明,重症医学科主任柯颜基立即启动了多学科会诊,邀请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共同参与研判与救治。

在与心内科主任韩亚岩的联合研判中,他们评估了患者的病情,认为患者尚未达到使用体外人工膜肺(ECMO)的指征。为了更精准地治疗,他们选择了“冠脉介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组合治疗方案。这一决策如同拆弹专家剪对了导线,对血管状况必须有绝对的把握和精准的操作。

随着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被迅速送入介入手术室。在这里,一场无声却激烈的战役正在等待着他们。

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心脏的两支主要血管存在严重狭窄,最危险处堵塞达90%。在毫米级的血管内,心内科团队展开了精细的操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完成了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关键步骤,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随着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的精准置入,监护仪上的生命曲线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变化。患者堵塞的冠脉血管被打通,心脏跳动及血压明显改善。这一刻,手术室内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许多。

ICU十日守护:生命奇迹的见证

术后,患者被转入ICU进行全方位的生命支持。CRRT替代肾脏功能、呼吸机辅助通气、亚低温保护受损脑组织、支气管镜清理误吸物……护理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着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像守护神一样,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第5天,患者成功撤除了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第8天,呼唤患者出现睁眼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转灵敏;第9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恢复了自主呼吸;第10天,患者终于转出ICU病房,进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训练。这十天里,医护人员经历了数个不眠之夜。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书写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南海四院重症医学科团队。

南海四院作为佛山地区具备ECMO等限制性技术的医疗单位,一直致力于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通过ICU与心内科的深度协作,医院已形成“黄金1小时急救圈”。这意味着在患者突发急危重症时,医院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启动救治程序,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救治时机。

近期开展的人工心肺技术(ECMO)更是让多位危重患者重获新生。这项技术被誉为“救命神器”,能够为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暂时的生命支持,为后续的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每个生命体征的波动都牵动人心,每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欢呼。”柯颜基看着病房走廊里渐渐多起来的感谢锦旗,无比感慨。

文/南海融媒记者 许可可

通讯员 黄春梅 李霞玉 刘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