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开幕再现火热,自由贸易潮流挡不住
在国际经济风云诡谲的当下,备受海内外瞩目的第137届广交会如期在广州盛大开幕。截至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可以期待的是,这届广交会又将斩获一系列新的纪录和新的成果。
尽管美国市场受关税影响,但广交会帮助企业对接欧洲、东盟、拉美、中东等替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检视广交会在当下国际语境中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至少可以看到有四大核心价值所在。

第一个是风向标。广交会一直都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缩影。作为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性平台,广交会发挥着经济重要风向标的作用。中国加入WTO以来,广交会已经从单一出口贸易转向进出口双向融合。这反映了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的转型。近年来这种转型在加快,体现了中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主动有为的角色。
第二个是企业撮合平台。广交会的兴盛与发展,持续推动全球产业链协作。广交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制造商、采购商和技术服务商,促进了跨国供应链对接。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工厂、买家和专家,把全球供应链连在一起。中国的电子产品、日用品、纺织品等在这里一站式采购,国际贸易更方便、更省钱。这种全球产业链“黏合剂”效应,大大降低了国际分工的交易成本,继续凸显了广交会的魅力。
第三个是新技术交流场。广交会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也是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的融合与交流场所。中国企业通过广交会学习国际标准,快速跟上国际发展的脉络。而外国企业则借此了解与链接起中国创新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由此,供需双方共同加速了全球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
第四个是贸易稳定器。现在国际形势变化剧烈,广交会坚持举办,就是在告诉世界:中国支持全球自由贸易,传递了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和信号。20万境外采购企业的参展,更是稳住了全球自由贸易的价值观。由此,也让广交会成为了参与稳定全球贸易体系的“压舱石”之一。

广交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探索了全球化新形式,展现了数字化时代贸易韧性的可能性。第一期参展企业11304家, “大客”包括了美国沃尔玛、塔吉特,法国家乐福等255家大型企业。广交会品牌企业9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特色参展企业超5100家。

由此可见,广交会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为全球提供“中国供给”与“中国市场”,双向坐标相辅相成。它既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主渠道,为所有国家提供品质一流的商品。同时,广交会也成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14亿人口市场的重要跳板,助力全球分享中国持续增长的巨大红利。随着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本土企业通过市场多元化布局,产品竞争力升级,供应链重构、海外设厂,广交会加快从传统出口平台向全球供应链枢纽转型。这一盛会也将继续成为“双循环”战略下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节点。
文 | 记者 戚耀琪图 | 记者 钟振彬
编辑:陈婉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