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多必失!重口味的你,快来试试这几个控盐小妙招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3月14—20日是世界减盐周,今年的主题是“少盐,更健康”。
盐是“百味之首”,但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吃着不咸,食物就不含盐吗?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示,要警惕身边的“隐形盐”,别让一时的口腹之欲,埋下健康的隐患。
食盐过多的危害
食盐不仅是美味佳肴的重要调味品,同时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必需的钠元素。钠元素对于调节机体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正常血压等起到重要作用,但高盐(钠)摄入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mmHg和1.2mmHg,高血压患者将钠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不超过6g,可获得收缩压2—8mmHg的下降效果。《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减盐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措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具性价比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我国11岁及以上儿童和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5g,其他年龄段儿童要更少,7—10岁儿童不超过4g,4—6岁幼儿不超过3g,2—3岁幼儿不超过2g。
家庭烹饪控盐很重要
严格来说,影响身体健康的是食盐中的钠元素,减盐的主要目标是减钠。
我国居民钠的摄入来源主要为烹饪用盐,占72%,1g普通食盐中约含400mg钠,家中的酱油、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品也含有大量的钠,同样需要减少使用。
家庭烹饪过程使用的奶酪、奶油、罐头食品、火腿等含钠盐量也比较高。此外,盐还可能隐藏在我们感觉不到咸的预包装食品中,比如方便面、面包、粉条、粉丝等,要警惕这些“藏起来”的“隐形盐”,烹饪这些食品时要格外注意少放或不放盐。
超市购物关注营养成分表
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重要信息,我们可从营养标签中直接了解食品的钠含量水平,判断是否为低钠产品〔100g(固体)或100mL(液体)中钠含量≤120mg〕,通过比对选择钠含量相对较低的食品。
注意减少选购钠含量高的酱腌菜、腌腊肉制品、蜜饯等食品,减少挂面、面包、饼干等含有较多隐形盐食品的选购。
购买含盐调味品(如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等)时,建议对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选择钠含量相对较低的调味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去超市中低盐、低脂食品专柜选购健康食品。选购预制菜时,主动了解预制菜所用的食材、配料、加工处理方式等,选择低盐烹调方式所制菜肴。
想要控盐,可以试试这3招
研究表明,减少5%至10%的烹调用盐,通常不会对菜品口味产生明显影响,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可以一点点逐步改变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会一些小技巧,避免盐摄入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
首先,可以先学会使用限盐勺或限盐罐控制用盐量,同时记录家庭用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知晓酱油、蚝油等常见调味品是含盐大户,尽可能减少使用频次和每次使用量;
另外,要改变一些日常生活小习惯,比如居家烹饪时临出锅前再放盐、点外卖时备注“清淡、少盐”、餐馆点餐后叮嘱服务员少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