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这件石床揭示北朝文化与民族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9:22:00    

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精品厅内,一件形制特殊、雕刻精美的石床静置于特制展柜中,自展出以来便持续吸引着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它正是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孟津朱仓北朝墓地项目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石刻子母阙围屏石棺床。

2022年10月,为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孟津区平乐镇朱仓村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处由三座墓葬组成的北朝家族墓地。在项目负责人、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刘斌的带领下,考古团队发现了两套围屏石棺床及完整的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根据这些遗物初步判断,这三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

北朝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其中,北魏为鲜卑拓跋部所建立。

刘斌介绍,目前全球博物馆收藏的同类石棺床约有20套,多数收藏于海外,且大多并非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而朱仓北朝墓地出土的这两套石棺床,不仅出土地点明确、考古背景完整,更为研究北朝丧葬制度与社会习俗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在两套石棺床中,M260出土的一套尤为特殊。其前部设有一对石质子母阙——这类高等级礼仪性建筑构件出现在墓葬中极为罕见。石棺床四周立有四块屏风,每块屏风雕刻三幅浮雕,共十二幅,局部仍可见涂朱与贴金痕迹。除其中一幅疑似为男性墓主人形象外,其余内容为“郭巨埋儿”“老莱子戏彩娱亲”“秋胡戏妻”“临深履薄”等孝子、列女、高士题材故事,以及墓主出行仪仗场景。棺床外侧另有十一幅图像,以畏兽等神怪异兽为主题;床腿两侧雕饰狮子,中间为兽面纹样。

刘斌说,石棺床并非汉民族传统葬具,其起源与鲜卑民族密切相关。石屏风图案中既包含反映中原汉文化传统的孝子、高士故事,又融合了带有草原艺术风格的畏兽等元素,生动展现出北朝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特征。这批图像为理解该时期社会的精神信仰、生活场景与艺术审美提供了珍贵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文化价值。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刘嘉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