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唯一的“她”,跨越2000公里到了安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30:00    

4月7日,安徽省政府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强创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合作、共促成果转化等。同日下午,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也在安徽省农科院挂牌,除安徽省农科院外,众多高校、安徽种业企业也都是组建单位。

安徽省长王清宪还与专程到安徽参加上述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一行进行工作座谈。

要了解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先得了解什么是国家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新型科研机构,是高层次、少而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是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

显然,国家实验室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具有顶尖性、引领性地位。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是当前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刚挂牌的“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目标就是要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安徽基地。

生物育种为什么重要?

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

安徽与远在海南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此番携手,一大目标也就是要挤进这场农业特别是种业科技革命的“座舱”。正如安徽省长王清宪所指出的,“在建设种业创新高地等方面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用最前沿的科技反哺最传统的产业。一个有梦想的农业大省,只有站在农业科技革命的新风口上,才会真的有未来。

与之相比,2000公里的距离有什么不可跨越?

大势所趋

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而生物育种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强种业创新能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科技支撑。

从全球视角看,经历驯化选育育种“1.0”、杂交育种“2.0”、分子育种“3.0”后,全球种业已进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综合应用为特征的育种4.0时代。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成熟度较高,主粮作物的单产显著提高便得益于此。

我国同样高度重视生物育种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效精准筛选挖掘优异基因,加快攻克突破性前沿关键技术。还在三亚建设国家南繁硅谷,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高地。

横向来看,多数粮食主产省份也在积极组建或筹建生物育种省级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抢抓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和产业化应用机遇。

湖北2021年正式批复组建洪山实验室,聚焦生物育种领域,开展农业生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培育绿色营养优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2022年7月,湖南的岳麓山实验室揭牌,计划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科学研究、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四个高地”。

再看长三角区域。2022年6月,浙江的湘湖实验室成立,以农业核心种质资源生物制造与生物互作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研究为总体定位;2022年11月,江苏的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揭牌,以突破种源安全、攻克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种业重大科技问题为使命。

与之类似的,还有河南的神农种业实验室、广东的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四川的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等。

由此可见,对于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安徽来说,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的意义重大、非常必要、十分迫切。

事实上,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早已进入规划日程。2023年的安徽省委一号文件便提出“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此后,2024年的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今年的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等高能级生物育种创新平台,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安徽基地”。

实验室的使命

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安徽已有良好基础。

安徽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近年来,安徽积极推进种业振兴,壮大种业市场主体,完善科企合作、银企合作和企地合作机制,强化良种联合攻关,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生物育种离不开“智力支撑”。目前,安徽省内集聚了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校,包括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等一批龙头种企,生物育种人才队伍建设良好。

加上此次安徽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加强创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深化人才合作、共促成果转化等,在建设种业创新高地等方面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见证了本次战略合作协定的签署并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挂牌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在安徽于去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在京院士座谈会上便表示,“安徽是农业大省,从种子到种源,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要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安徽在重大科技发展上做得特别好,更期待安徽能打造出属于农业领域的大科学装置。”

如今,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已正式挂牌,又将承担何种“使命”,在安徽种业发展中展现作为?

据介绍,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将按照新模式、新标准、新要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将实验室打造为全省生物育种领域的“创新发动机”“人才聚集地”“成果集散地”“产业孵化器”。

而在战略定位上,实验室的目标是“三地一平台”,即打造安徽省种业创新策源地、打造江淮粮仓种源保障地、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安徽基地、建设合肥“种业之都”科技支撑平台。

以“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安徽基地”这项被写进今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的任务为例,实验室将紧扣国家战略和安徽农业产业需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有效承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相关使命,全方位开展种业平台共建共享、项目联合攻关、人才共引共育、成果共享共用等合作,使国家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江淮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安徽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联动、共同发展。

提速到来

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持续推进、成效显著的同时,现代生物技术与种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推广,抗病抗逆、高产高效的绿色优质种子更受市场欢迎,生物育种产业化也在不断扩面提速。

“我国种业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种业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整合的加速,拥有‘育繁推一体化’资质、具有育种研发实力的种子企业有望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丰乐种业(000713.SZ)在最近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如此描述当前种子行业情况。

在产业化中,其核心是将实验室中的生物育种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应用的商业化产品。本次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的组建单位中,便有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皖垦种业、江淮园艺等安徽龙头种企,这些种企也在生物育种方面早有布局并产生成果。

丰乐种业的年报称,该公司着眼于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与国内核心生物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优势品种转育取得良好进展,玉米转基因品种铁391K种植与市场表现优异,玉米转基因品种“奥美95D”通过国家审定;控股子公司独创“基因超进化系统”“自身基因优化育种”和“细胞进化”技术体系,为新品种改良提供育种“芯片”。

今年3月,在2025生物育种创新创业大赛中,荃银高科抗病耐除草剂玉米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斩获成长赛道一等奖。该项目聚焦抗病耐除草剂玉米的研发与应用,针对我国玉米种植中面临的病虫害防治难、杂草管理成本高等痛点,实现了国内外广谱抗病基因零的突破,不仅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种植成本,还有助于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

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表示,荃银高科将坚持“自主创新+科企合作”,加快新材料的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品种的选育以及功能化稻米产业化的布局,通过生物育种推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转型升级。

记者注意到,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中,头部企业也通过投资并购以实现整合做强,放大竞争优势。例如,去年,丰乐种业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投种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优化业务结构,主营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更早些年,荃银高科被先正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收购,对荃银高科在种业行业的影响力和产业地位产生正向影响。

来自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安徽全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12家、居全国第2位;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年制种量达10亿公斤。目前,安徽龙头种企正加速成长,并越来越大力投入生物育种产业。

这,让生物育种“未来正来”。(据江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