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南财观察|支柱产业转型承压、外贸环境复杂度上升,内外挑战下南沙何以跑出全市经济增速第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8:5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马嘉璐 南沙报道

4月27日,广州市南沙区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19.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4%增速背后,工业投资同比大幅增长22.7%、外贸进出口总值以792.7亿元领跑全市,而1月22日启幕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通过文旅融合新场景,有效聚拢大湾区消费人气,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11.94万人次,带动零售住餐消费4.98亿元。

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为区域经济实现“开门红”构筑坚实基础,更锚定全区全年“向高、向新、向好”的发展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冲刺年、叠加南沙建区20周年的节点,南沙在外部环境复杂度上升、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承压等内外双重挑战下,以强产业为抓手,着力培养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在此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最考验发展韧性。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南沙新兴产业布局已初见成效,在“买卖全球”的贸易通道持续扩容的基础上,叠加产业载体、开放枢纽、政策创新三大优势,有望在全年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作为华南汽车制造重镇,南沙区此前受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冲击,支柱汽车产业产销双降,陷入发展“阵痛期”。

但在2025年首季度,以广汽丰田为代表的本土车企通过新品上市打开市场空间,3月终端销量同比增长19.3%,拉动全区汽车制造业回升,实现产值降幅较1—2月收窄6.6个百分点。

进一步拆解工业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工业经济结构性优化特征显著。全区33个行业中20个行业实现增长,非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3%。在汽车产业转型与新型产能培育的衔接窗口期,南沙高技术行业产值增长3.3%,规上“专精特新”企业产值增长9.9%,形成“传统产业迭代+新质生产力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提供关键支撑。

新格局背后,是去年以来南沙区以超常规举措,布局产业生态与保障项目落地的执行力。2月7日开工的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项目,投产后将成为晶科电子面向智能汽车视觉产品和系统业务板块的总部,进一步完善南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3月9日启动的芬尼科技新总部及供应链配套项目,不仅将加速芬尼科技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技术创新,还将为南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据介绍,芬尼科技自去年12月9日提出增资扩产意向后,从土拍挂牌、土地出让到项目正式动工,仅用时3个月。为推动投资项目高效率落地,该项目工作专班整理超100项所需材料清单,并根据以往经验,分析可能遇到的堵点,专人协调办理,保证项目开工效率。

一季度总投资约374亿元的71个开工项目中,包括备受瞩目的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丙辛新材料、复旦国际科创园、产发科创谷二期、芯新产业园三期等一批高含“新”量、含“智”量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和产业载体加快上马动工,开工项目数量约占广州市20%。

在产业项目带动下,一季度南沙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8.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产业载体建设显著提升要素集聚效应。土地拍卖市场热度攀升,土拍成交金额达7.29亿元,同比增长8.1倍,8宗成交地块均为产业用地,参与拍地的芬尼科技、TCL制冷、阿达半导体等公司均为南沙本地的先进制造企业。

工业投资的强劲增长预示全年经济走势。大量先进制造业项目和产业载体的开工建设,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南沙区将迎来新的产能释放期。

从短期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原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以及劳动力的需求,将直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从长期来看,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南沙区的内部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预计在今年下半年,随着部分项目逐步建成投产,工业产值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有力推动全年GDP增速向更高目标迈进。

除工业投资外,一季度外贸数据开门红也是拉动南沙GDP上扬的重要因素。当下,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拥有南沙港的外贸重镇能否在动荡中继续为南沙,乃至广州经济提供增长的确定性受到外界关注。

港口昼夜不歇的灯火可提供一个观察窗口。4月29日,中远海运旗下“伏尔加河”号货轮靠泊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集装箱码头,这是广州首条直航秘鲁钱凯港航线——中远海运南美西三线(WSA3)正式开通后的首航,装载着约400柜家电、汽车配件等“中国制造”货物前往秘鲁钱凯港。这条新航线将投入11艘船舶运营,实行周班运行,途经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秘鲁钱凯港、智利圣安东尼奥港等南美西岸重要港口,为中国商品进入南美市场提供一条性价比更优的物流通道。

据广州市港务局消息,今年一季度,广州港新增多条外贸航线,目前有集装箱航线279条,其中外贸174条,是“一带一路”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已联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00多个港口。

自南沙港开通以来,内外贸齐头并进的“内外兼修”模式已经形成。就在“伏尔加河”号靠泊南沙前几天,从海南洋浦港出发的“润康7”轮,通过最新开通的“洋浦-南沙”物流专线,满载6000吨石化衍生品靠泊CSP南沙码头,海南自贸港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宗商品物流网络顺利衔接。今年3月,广州港、上海港、天津港、安通控股联手打造“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也成功首航,通过航运网络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

随着一季度更多航线开通,南沙港辐射到的货源地范围大大增加,在贸易链条上的地位更加稳固。73条穿梭巴士航线连接珠三角及泛珠三角,39条海铁联运班列辐射湘赣鄂等10省市,进出口货物在南沙口岸“卸船直提”“抵港直装”。

南沙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南沙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877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22万标箱,同比增长9.2%。据广州市港务局消息,今年一季度,南沙港区外贸货物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实现22.33%和22.55%的高位增长。广州港外贸箱量首次超越内贸箱量,成为增长主驱动力。

航线数量与覆盖区域的扩张,不仅意味着进出口增长,也意味着贸易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外界分析,一季度南沙港外贸超20%的高位增长,或与商家抢在二季度可能落地的中美关税新规抢发货物相关。但与其他外贸占比更大的港口相比,内外贸均衡、航线多元化发展的南沙港无疑具备更强的韧性。

此外,在政策引导、基建支持下,深植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体系,正吸引更多生产要素汇聚在南沙,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力量。2024年底在南沙建设广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的TCL空调,此前已在中山建立生产基地,此番选择在邻近的南沙建设新工厂,旨在借力南沙港区辐射国际市场和华南地区的订单需求。

除了直接在南沙设厂“近水楼台”享受港口红利,不少泛珠三角进出口企业也选择在南沙港区开展业务。如今,中山南头镇的ODM企业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下称“奥马冰箱”)在南沙港的出口量从最初的2000标箱暴增到2024年的22万标箱,增长110倍,物流成本优势达100-150美元/柜。南沙在奥马的出口占比,也从最初的10%跃升至2024年的97%。

“南沙港的枢纽地位,对我们这种物流成本占比超制造端的ODM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奥马冰箱总裁姚友军表示,预计年吞吐量将保持10%-20%增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