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织密织牢基层防汛网
●南方日报记者 曾良科
通讯员 陈翠芬
入汛以来,广东汛情防御形势严峻。笔者7月9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先后经历11轮强降雨和1个台风登陆影响;上半年排查隐患311633项,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6.57万人次,避险多起山洪地质灾害。
面对复杂多变的汛情,全省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临灾转移避险,严格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机制,织密织牢全省基层防汛网,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超前备战▶▷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元旦刚过,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防办”)就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比往年提前1个多月全面进入防汛备汛阶段,为全省定下防汛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基调。
这份涵盖7个方面20项要求的文件,重点强调提升基层能力,推进“镇自为战、村自为战”工作机制。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提前部署是为了推动每个镇、村真正建立起安全防线,确保在面对灾情时第一时间自救互救。
为进一步推进该工作机制落地,省三防办从镇街和村(社区)两个层面,对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一图五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抢险物资、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设立直升机起降点、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等作出具体要求。
“十必检”清单是基层防汛检查的刚性标尺。从三防责任人“应急一键通”APP安装,到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落实;从村级防灾减灾“十个有”建设,到雨量监测桶配置,全省村(社区)防汛工作形成标准化考核。
预案机制是否奏效,要看“练”得怎么样。入汛以来,防汛应急演练在各地全面铺开。“粤防—2025”演练从会商研判到水陆空立体救援,全方位检验全省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梅州、潮州、韶关等地积极开展防汛演练,重点检验基层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从物资储备到人员力量、从预案制定到实战执行,通过系列举措,广东打好基层防汛“提前量”,力求拧紧每一个环节的“螺丝”,确保经得起汛期实战检验。
精细预警▶▷
为转移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汛期水情雨情变化莫测,精细的预警机制为临灾转移避险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受台风“蝴蝶”及高空槽和季风先后影响,6月14日至15日,连续暴雨天气侵袭肇庆怀集。16日,水利部、省水利厅先后向怀集发布未来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及风险预警。
6月17日,强降雨再次袭击怀集北部,绥江及其支流水位快速复涨,多地出现超警戒洪水险情。短短一个半小时内,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向中洲镇连续发布“关注—警戒—危险”三级预警,为当地转移争取了1小时以上的时间。
这场与洪水赛跑的紧急转移在雨中拉开帷幕。中洲镇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梁可梓接到预警信息和“叫应”提醒电话后,立即组织村级网格员,通过铜锣、口哨和挨家敲门等方式,将危险区1200多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了不久后暴发的严重山洪带来的人员伤亡。
依托短临预警、精细化预报等技术手段,广东构建起“预警—传导—响应”的全链条预警响应体系,预警信息从“云端”精准推送至基层一线,责任人员第一时间接收并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近年来,广东还着力开发“智慧三防”决策指挥系统,打造应对复杂雨情汛情风情的“最强大脑”和“神经中枢”。
该系统将全省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等多部门的实时数据汇集到一个平台上。省应急管理厅汛旱风灾害救援处四级主任科员赖先龙介绍,它就像人的大脑,能在实时数据的基础上自动分析、模拟研判未来风险走势,迅速提供并更新风险指数,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
基层排查▶▷
镇村干部吹响生命转移“哨声”
6月15日凌晨,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转移。
0时42分,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查中发现村路水沟里涌出了大量黄泥水。“这是山体滑坡的前兆!”防汛经验丰富的她立即上报了险情。
0时58分,全体驻村镇干部和村干部紧急集结联二村,以手摇报警器、大喇叭、铜锣、哨子和挨家敲门的方式转移村民。“看到屋内有反应,家里的灯亮了,我就立刻往下一家跑,就这么把一家家叫起床。”刘名芳说。
4时左右,就在25户57名群众安全转移至安置点仅一个小时后,联二村就发生了山体滑坡,约5000立方米土石瞬间倾泻而下,导致35间房屋受损。所幸转移及时,这次天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作为预警叫应的“吹哨人”,镇村干部、网格员通过常态化、动态化巡查,对山洪危险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以“铁脚板”弥补科技监测盲区,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
“零伤亡”转移避险并非个例。6月15日,肇庆德庆高良镇驻村干部郑凤梅凌晨巡查时发现山根桥存在垮塌风险,立即协同村干部“敲锣打鼓+逐户拍门”,唤醒群众并紧急疏散;6月17日,清远连山上帅镇应急办干部杨碧芳接到网格员上报的山体崩塌隐患,果断发出转移避险指令,让村民避开了两处山体崩塌可能带来的险境。
多起成功避险案例的背后,是广东“气象+应急”临灾预警双重叫应机制的常态化有效运行。
“当气象部门预测到某地有较高风险时,不仅会发短信,还会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直接叫应到当地村镇的防汛责任人。”赖先龙介绍,应急部门通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直接调度到镇村一线,要求防汛责任人立即到高风险点位确认预警信息,并督促指导转移避险。
从超前备战筑牢防线,到预警叫应精准转移,再到基层干部全面排查,广东在基层防汛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总结复盘,健全完善三防工作机制,抓好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做好后汛期防汛防风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