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中交设计重组两年赚35亿 获控股股东方最高3亿增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02: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时隔仅一个月,中交设计(600720.SH)再获控股股东方增持。

4月21日晚间,中交设计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交建的全资子公司中交资本拟在12个月内增持公司1.5亿至3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前次增持计划仅完成一个月,中交资本便再次计划增持中交设计。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中交资本累计增持中交设计股份2264.27万股,增持金额为1.97亿元。

资料显示,中交设计的前身为祁连山。2023年末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中国交建分拆资产借壳上市,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由水泥变更为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日前,中交设计发布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4亿元,同比下降7.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微降0.84%。重组完成两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35.17亿元。

作为重大资产重组置入资产,2024年度,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西南院、东北院、能源院的业绩承诺实现率均超过100%,连续两年均完成业绩承诺。

中交资本再次计划增持

4月21日晚间,中交设计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交建的全资子公司中交资本计划自4月21日起12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金额为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亿元。

对于中交资本此次增持的目的,公告披露,主要是基于对中交设计基本面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为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交资本拟增持公司股份。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中交资本第二次计划增持中交设计。

2024年9月,中交资本曾计划以1亿至2亿元资金增持中交设计,增持价格为不超过10.5元/股。

2025年3月20日,上述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中交资本累计增持中交设计股份2264.27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99%,增持均价为8.69元/股,累计增持金额为1.9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逼近增持金额上限。

首轮增持完成之后,中交资本持有中交设计股份数量由0股增加至2264.27万股。目前,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交建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国城乡控股集团、中交资本合计持有中交设计股份数量由12.85亿股增加至13.08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7.01%。

资料显示,中交设计的前身是1996年上市的祁连山。2022年末,祁连山启动重组,中国交建借此机会分拆旗下资产借壳上市。

此笔交易中,祁连山将持有的祁连山水泥100%股权置出,置入中国交建与中国城乡持有的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西南院、东北院、能源院100%股权,置入资产和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祁连山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

2023年末,祁连山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随即更为现名,其主营业务也由“水泥、商品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变更为“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中国交建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置入资产连续两年完成业绩承诺

作为中国交建旗下工程设计咨询领域的上市公司,中交设计在行业内具备领先地位。

中交设计介绍,公司参与设计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世界级基础设施工程。在2024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中,公司所属公规院、二公院、一公院分别位列第17位、第20位和第21位。

2024年,中交设计实现营业收入124.34亿元,同比下降7.98%;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微降0.84%;扣非净利润16.35亿元,同比下降8.32%。重组完成两年,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35.17亿元。

年报中,中交设计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9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25亿元,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当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

年报显示,2024年,受工程总承包业务剥离影响,中交设计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含项目管理)实现营业收入19.61亿元,同比下降24.27%,使得公司整体营收规模有所减少。

不过,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强化,2024年,中交设计的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10.74%;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9.3%,同比增加2.25个百分点,其中勘察设计业务毛利率提高至32.41%,同比增加0.94个百分点。

此外,2024年,中交设计继续巩固核心业务优势,在交通基建、城市更新、规划咨询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全年新签合同额172.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重大资产重组中的置入资产,中交设计旗下六家子公司均连续两年完成业绩承诺。

公告显示,2023年,公规院、一公院、二公院、西南院、东北院、能源院分别实现净利润5.51亿元、4.46亿元、5.38亿元、1.8亿元、5988.09万元、1274.34万元,业绩承诺实现率分别为118.67%、103.75%、123.65%、141.78%、105.73%、164.86%。

2024年,上述六家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0.41亿元、9.5亿元、9.61亿元、3.52亿元、1.27亿元、2670.96万元,业绩承诺实现率分别为108.26%、110.80%、107.93%、132.96%、104.00%、1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