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杨书生:山东高铁建设背后的“super hero”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13:00    

4月14日,“凝心铸魂 齐心筑梦”全省劳模工匠示范宣讲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致敬身边的榜样”宣讲、“山东交通职工大思政课”启动活动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举办。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杨书生与大家分享了他在高铁建设征程中的点点滴滴。

杨书生一毕业就投身山东的铁路建设事业,2008年他一头扎进高铁建设的浪潮中。京沪、济青、济郑、潍烟……8 条高铁的建设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凭借在高铁建设中的卓越表现,杨书生收获了 “火车头奖章”“省铁路建设先进个人” 等众多荣誉。

2015年,济青高铁开工建设,这可是全国第一条由省方投资并主导建设的高铁,一亮相便备受瞩目,同时也面临诸多质疑:“地方军” 真能行吗?

杨书生临危受命,从京沪高铁转战济青高铁,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面对巨大压力,他和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用行动说话:干!但这个“干”,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

他们深入施工现场,对每个工点进行详细踏勘,不断优化方案。工程进度瞬息万变,他们就灵活调整施组。遇到难题,现场就是他们的 “作战指挥部”,大家集思广益,寻找解决方案。章丘与邹平交界的青阳隧道,全长10.1公里,是山东最长的隧道,工期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其进度直接决定了全线的开通时间。杨书生长期坚守在施工现场,积极引进控制爆破、水压爆破等先进技术,不仅提高了爆破质量和效率,还改善了施工环境。最终,青阳隧道提前167天贯通!

凭借这股子拼劲,他们打造出极具凝聚力的 “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 特色团队文化。2018 年,济青高铁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五个好” 的高度评价,在全国打响了 “济青高铁品牌”,成功让 “地方军” 在高铁建设领域站稳脚跟。

大家坐高铁时,可能都体验过 “立币不倒” 的神奇现象,这背后,是高铁建设者对高平顺性的极致追求。在潍烟高铁建设中,杨书生带领团队将这种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专注于技术突破和质量提升,创新开展无砟轨道智能建造技术研究,精心组织轨道精调和接触网精调。经过不懈努力,潍烟高铁验收时,TQI值(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达到1.5mm,接触网CQI(静态检测)、CDI(动态检测)管理评分实现 “双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他们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践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铁路选线是个复杂优化过程,传统人工选线方法耗时费力。杨书生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将复杂因素参数化,实现多目标动态线形优化。这一技术在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应用后,效果显著,成功减少了与既有铁路的夹心地面积,降低了10余处桥梁设计高程,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057万元,为铁路选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潍莱、潍烟高铁建设过程中,溶洞、采空区、地下暗河等复杂地质问题导致桥梁成桩困难。杨书生团队再次展现出创新精神,研发出 “探、诊、治” 三步疗法,并成功打造 “岩溶区桩基智能注浆系统”。通过精准定位、深入诊断、高效治理,成功破解了高速铁路穿越复杂地质区域的技术难题。不仅治理成本比预算节省了1700 万元,还形成了5项发明专利,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铁路建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山东还有济滨、济枣等 6 条高铁正在建设,2025 年还计划提前启动聊邯长等高铁项目的前期工作。杨书生表示,他将继续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递下去,为实现美好的高铁出行梦而不懈奋斗。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