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2000年前,咱祖上真胖过!快来看看你是“膏人”or“脂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9:31:00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 郑洁怡)在中医的智慧中,肥胖并非简单的“体重超标”。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将肥胖划分成了“膏人”“脂人”,并揭示了肥胖与痰湿、脾虚、肝郁的深层关联。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中医的体质分类符合内脏脂肪、代谢综合征等科学概念。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膏人”还是“脂人”?如何通过观察晨起舌苔状况来了解身体情况?中医有哪些饮食、生活习惯建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中药师杜婕莹给出解答。

· 祖上的大智慧:

(1)《黄帝内经》的“肥贵人”警告

“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直指富贵饮食(高糖高脂)致胖。书中更提出“形盛气虚”理论,解释为何人越胖身体越虚弱。

(2)《金匮要略》的痰饮理论

张仲景将肥胖归为“痰饮病”,创制五苓散等名方,现代研究发现其能调节水通道蛋白3(AQP3),促进水液代谢。

(3)《丹溪心法》的体质学说

朱丹溪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现代代谢组学证实,痰湿体质者血液中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

· 你是“膏人”还是“脂人”?

膏人:代谢紊乱的“苹果型”肥胖

(1)腰腹松软如棉,脂肪集中在腹部,形成“游泳圈”。

(2)皮肤按之凹陷,恢复缓慢。

(3)大便粘马桶。

这类人内脏脂肪超标(CT显示腹腔脂肪面积≥100cm2),属于代谢高危人群。中医认为根源在“脾虚痰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成膏脂。也就是说,这届“胖友”的脾胃消极怠工,身体代谢不掉的湿气囤积成肥肉啦!

脂人:均匀分布的“梨型”肥胖

(1)全身脂肪均匀分布,肌肉松软,皮肤光滑如蜡。

(2)体重缓慢增长,常有家族肥胖史。

这类人以皮下脂肪为主(B超显示腹部皮下脂肪厚度>2.5cm),代谢风险较低,但长期可能发展为“膏人”。中医认为与先天禀赋相关,过食肥甘则加重。意思是,这类人天生就是“易胖体质”,要是整天炸鸡奶茶吃不停,那可真是“胖上加胖”啦!

延伸对比:肉人≠肥胖

《黄帝内经》特别指出,“肉人”是肌肉健壮者(如运动员),体脂率正常,并非病态,切忌盲目减肥。

· 肥胖体质密码:痰湿、脾虚、肝郁

(1)痰湿体质:代谢沼泽

表现:晨起头重如裹湿布,舌苔厚腻,下肢浮肿。

现代医学发现,这类人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常人低15%至20%(脂联素可促进脂肪燃烧)。

(2)脾虚体质:生锈的能量工厂

表现:吃不多却易胖,饭后腹胀如鼓,肌肉无力。

临床医学发现,脾虚导致胰脂肪酶活性降低30%,脂肪分解效率下降。

(3)肝郁体质:压力型肥胖的推手

表现:压力大时暴饮暴食,女性多见腰腹“救生圈”。

目前已经被证实,长期焦虑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促使脂肪向腹部聚集。

· 如何通过观察晨起舌苔状况来了解身体情况?

(1)苔白厚腻:痰湿体质

(2)舌边齿痕:脾虚体质

(3)舌边发红:肝郁体质

· 中医有哪些饮食、生活习惯建议?

(1)膏人(痰湿型)

饮食:早餐玉米须粥,晚餐冬瓜汤,忌冷饮。

运动:每天快走40分钟(最佳时段:上午7至9点脾经当令)。

外治:艾灸中脘穴、丰隆穴,每周3次。

(2)脂人(均匀型)

饮食:三餐添加魔芋、海带等高纤维食物。

运动:HIIT训练(每周3次)+八段锦(每日晨练)。

茶饮:取山楂10g、决明子6g煮水,促脂肪代谢。

(3)肝郁型(压力胖)

情绪管理:每晚9点前用柴胡6g、薄荷3g泡脚。

按摩:睡前推肝经,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

食疗:黄花菜瘦肉汤,可以疏肝解郁。

中药师杜婕莹解释,减肥不是对抗身体,而是读懂体质,中医减肥的精髓在于“因人制宜”——“膏人”要化湿,“脂人”要通滞,肝郁要疏泄。认清体质,才能让减肥事半功倍,获健康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