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 | 大道通衢向未来 江苏擘画立体交通新图景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走进“在线访谈”节目
大道通衢向未来 江苏擘画立体交通新图景
在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切实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的进程中,交通运输扮演着关键角色。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和“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邀请到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这一主题,与网友、读者进行分享。

“水运江苏”激荡澎湃“新”潮
作为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水运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吴永宏介绍说,截至2024年底,全省干线航道里程达2664公里、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9.8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9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36.1亿吨、亿吨大港数10个,均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聚焦水运发展,部署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进一步推动水运联网、补网、强链,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高质量转变。
“航道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吴永宏说,到今年底,苏南运河将全线建成二级航道,实现2000吨级船舶京杭运河江苏段全天候畅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及以上航道“十字形”主轴,全省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100公里,有望跃居全国首位。
内河运输在运输成本上独具优势,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但由于部分地区短支航道等级低,只能“少量多次行船”,让水运价格优势大减。“针对企业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我们创新建设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6条、在建5条。”吴永宏说。“小快灵”航道为实现水路运输‘门到门’,助推产业发展‘加速度’,对于有效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推动沿江沿海港口转型发展。推动沿江沿海港口更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促进各大港区错位经营,特色发展。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40万吨矿石码头等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运营,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国际枢纽海港能级进一步提升。目前我省共运营国际集装箱航线82条,其中,远洋航线13条、近洋航线69条。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到2030年,全省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力争达到1700公里,基本建成“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主骨架。”吴永宏表示。
新江苏铁路贯通腾飞脉络
江苏大地,大江南北,铁路网纵横,“轨道上的江苏”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用三个词来概括江苏铁路建设成效:‘如火如荼’‘人享其行’‘货畅其流’。”吴永宏介绍说。
“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十四五”以来,我省先后建成通车连徐、沪宁沿江、沪苏湖等多条高铁,陆续开工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等千亿或近千亿级高铁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在建高铁里程达到1085.5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我省高铁网主骨架基本建成,12个设区市通高铁,13个设区市全部通达动车。
“人享其行”的出行效率。为满足不同层次旅客出行需求,近年来,我们持续协调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积极拓展“高铁便民车”服务,在沪宁沿江高铁等5条线路推广使用“铁路e卡通”,全省铁路年发送旅客量从“十三五”初的1.78亿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3.1亿人次,“一网覆盖江苏、一票走遍全省、一站发往全国”已经成为美好现实。
“货畅其流”的铁路运输。我省大力推动铁路专支线进港口、进园区,全省8个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全省基本形成以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为主要通道,宁启、宁芜、沪苏通、新长铁路等线路为重要补充的铁路货运格局。2024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达9014万吨,同比增长7.6%,在长三角地区占比约40%。
按计划,今年将开工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州北站至苏州东站段、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到2027年,将建成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沪苏通铁路二期,“十五五”期间还将建成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潍宿高铁和盐泰锡常宜铁路,全省铁路总里程将突破5700公里,全面实现成环成网。同时,加快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探索推行客货共线运输;加快盐城大丰港铁路支线、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等专支线项目建设,畅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完善中欧班列通道布局,支持连徐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苏州班列节点城市建设,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
创新赋能激活交通未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交通运输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省以创新为驱动,在路网治理、服务升级、机制变革等领域持续发力,全方位为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车流量大,尤其节假日出行压力更大。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协同双向发力,为公众出行体验注入全新动能。
吴永宏介绍,全省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智慧扩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通行能力,比如适时开放应急车道,增加通行车道数量,通过路网监测设施、无人机等,智慧扩容率先在宁沪高速部分路段试点,通行效率提高19%,拥堵时间下降48.7%。同时,通过“一路三方”工作机制,强化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联合调度,提前梳理重大节假日全省路网易拥堵路段。今年春节期间,我省还针对充电繁忙的服务区增设移动充电设备,并强化相邻服务区的联动,全力保障新能源车充电单桩排队不超过3辆。
一系列组合拳发力下,虽然今年春节全省高速公路流量再创历年春节新高,但是路网运行平稳有序,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车辆滞留情况,严重拥堵里程同比下降53.7%。
在提升硬件效能的同时,江苏交通部门同步推进服务软环境建设,以营商环境优化培育发展沃土。2024年,作为国务院明确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率先完成“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我们将这一做法概括为‘1000’工作机制。”吴永宏介绍,“1”是推动“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和“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许可”3项政务服务“一次办”。三个“0”分别是实现申报材料“零提交”,15项法定申请材料全部由后台调取;实现数据核验“零填报”,申请人仅需填报企业名称和车牌号;实现线上线下“零等待”,办理时间由法定40个工作日缩短至当场可取。
据悉,自2024年5月28日上线以来,全省办件量7.6万件,日均新增运输企业128家。我省还推出“1000工作机制”2.0版,实施道路运输领域19个政务服务事项全周期“一件事”办理,惠及全省33.45万家企业、74.4万车辆及120余万从业人员。
江苏把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举措,推动更多“一件事”和“一类事”在交通运输全领域高效办成。今年,继续深化大件运输“一件事”改革,出台进一步提升公路大件运输审批效能9条改革措施,上线“智能选线”系统,办件效率大幅提升,平均办结用时大约为上线前的一半。吴永宏说,同时,正抓紧研究省政府部署的高效办成网约车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力争在推动从业资格省内互认、缩短从业资格证办理时间等方面取得突破,并进一步深化服务船民“一件事”改革。
监制 双传学 顾雷鸣 杭春燕
策划 孙玮 耿联
统筹 王拓 薛澄 唐澄
记者 田墨池 王拓
主持 宗祺
摄像 王昊晨 赵宇 余勤雍 费念渠
摄影 赵宇
剪辑 赵宇
美编 葛逸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