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破解嬴秦文化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6:43:00    

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日前公布,1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包括济南市莱芜区田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田庄遗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嬴城遗址东南5公里处,为东周时期聚落。田庄遗址的发掘,为嬴城遗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线索,为嬴秦文化起源于莱芜提供了又一处考古实证。

专家学者在嬴城遗址考察。

▶▶确立嬴秦始源为莱芜,嬴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开创者

秦朝作为中国首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其祖先来源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近年来,秦之祖源“东来说”渐渐取代“西来说”,莱芜为“嬴秦始源地”“秦之先土”“伯益封地·秦皇祖里”被学术界所认可,嬴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对中华文化大融合的贡献也成为先秦史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25年如一日的努力。

2001年初成立的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团队,利用丰富的乡土文献、史书古籍,发挥嬴城遗址及其周围出土文物的实证作用,开展深入研究,并组织举办三届嬴秦文化研讨会,取得了重大成果。

研讨会的一大成果是确立了济南市莱芜区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嬴秦始源”的历史地位。全国各地顶级先秦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及莱芜本地学者旁征博引,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检索出了嬴秦族从萌生到壮大的发展脉络。一些权威史料更是一针见血地阐明嬴秦族来源于东夷地区的嬴汶水流域。从《史记·秦本纪》得知,秦人的直系先祖是伯益,伯益为帝舜主管畜牧业,以调驯鸟兽有功而拥有封地,并获赐嬴姓。伯益的嬴姓始祖是五帝之一的白帝少昊挚,是开创大汶口文化的东夷主体鸟夷的领袖。南宋罗泌的《路史》两次指出,伯益的封地就是莱芜境内的嬴。宋代另一位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氏族序》中明确指出,如同黄帝居姬水得姬姓、炎帝居姜水得姜姓一样,少昊是因为“居于嬴滨”而得嬴姓的。“嬴滨”就是莱芜境内的嬴水之滨。“中国境内以嬴为名的水域只有莱芜的嬴水,即现在的灜汶河。”

近年出土文献《清华简》同样记载着嬴秦出自东方的史实。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史学泰斗李学勤指出清华简《系年》中,“清晰地记载着‘秦先人’就是西周初年因反周失败而被强制西迁至甘肃朱圉山地区的‘商奄之民’,而‘商奄’在今山东境内。”是说商末周初,嬴族后裔飞廉、恶来与商后裔反周,参与“三监之乱”且是主力。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将嬴族主要势力西迁至甘肃朱圉山(今天水一带),并在这里发展壮大。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因拥护周平王东迁(都)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遂立。

李学勤先生进一步指出,“商奄就是以曲阜为中心,包括莱芜这一带,莱芜这一带古时候叫嬴,有个村子就叫嬴。”而这个曾经叫“嬴”的村子,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嬴城遗址”所在地——莱芜区城子县村,这里成为先秦史学界、考古学界景仰的圣地,各类出土文物及地表表露的各种历史信息,也佐证了这里曾是“伯益封地,嬴秦始源地”的存在。

李学勤为首届研讨会题词。

2024年,在赢城遗址附近发掘的田庄遗址发现了灰坑、灰沟、水井、窑、灶、墓葬200余个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石器。考古工作人员透露,通过田庄遗址的线索,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嬴城遗址是否在商周时期或者更早时期,有地方方国的存在。

研讨会的第二大成果是就以鲁中山区为中心的山东地区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摇篮,嬴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开创者、中华文化大融合的主要推动者、中华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达成了共识。

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嬴秦的历史功绩首推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其次功绩还有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统治制度、推行郡县制、对官员实行中央任命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现书同文车同轨等。秦统一六国后的治国举措,也是总结整合各国先进治国理政经验,建立新的国家政体的过程,也是对几千年特别是商周以来社会文明的继承发展与革新。所以嬴秦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论及嬴秦文化研究,李学勤曾指出:“整个嬴秦文化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过程。在这点上,过去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它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它是以东方包括殷商和一部分东夷文化的基础,然后吸收了戎的文化,再吸收了周的文化,最后移到了宗周的废墟之上继承了周人的传统。”中国先秦史学会济南嬴秦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刘宗元表示,李学勤的论述“澄清了以往对秦统一六国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只看到秦发动军事战争武力统一,没有看到秦的西迁与东征也是中华文化的大融合。”

▶▶25年“不领报酬”做研究,“三大靠山”助力研究院发展

2000年10月,时任莱芜市委常委、莱芜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的刘宗元,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驻泰安莱芜记者站原站长柳明瑞、莱芜振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刘家文三位对莱芜地域文化深切热爱的人士,在探讨如何发掘莱芜历史文化资源时,柳明瑞提到新版《辞海》在“莱芜”条下增加了“秦置嬴县”的内容(以前都是说“汉置嬴县”),还说到有学者论及“嬴秦本自汶泗”的观点,猜想莱芜可能是秦始皇祖宗的老家。这一猜想得到刘宗元的高度重视,“之前关于莱芜的来历,有明确史料出处的,就是《水经注·淄水》载:‘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如果这一猜想最终被证实,将会彻底摘掉罩在莱芜头上‘荒芜说’的帽子。”遂决定成立莱芜历史文化研究组进行研究。

中国·莱芜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工作会议

2001年3月9日,莱芜历史文化研究组成立,即莱芜嬴秦文化研究院前身,济莱区划调整后更名为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25年来,研究院先后编辑出版了由李学勤先生担任编委主任并作序的研讨会论文集《嬴秦始源》《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以及《嬴秦文化研究与成果转化》,专著《嬴姓溯源》《嬴秦的战争》,还有即将出版发行的《嬴族全史》,策划推出了学术杂志《嬴秦文化研究》《嬴秦学刊》等。

2011年,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莱芜举行。这是全国范围内就嬴秦祖源举行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中国先秦史学会决定批准成立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与研究院一个班子、一套人马。2017年,中国·莱芜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工作会议召开;2019年,中国·济南第三届嬴秦文化暨中华嬴秦文化园规划研讨会召开。李学勤为大会发来贺信。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顾问孟世凯、新任会长宫长为等来到羊里镇城子县村考察“嬴城遗址”,宋镇豪为莱芜题词“嬴秦始原(源)”,孟世凯题“秦之先土”,著名先秦史学家彭曦先生题“秦族老家”。

孟世凯为莱芜题词:秦之先土

宋镇豪为莱芜题词:嬴秦始原(源)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25年来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与中国先秦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确立了济南市莱芜区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嬴秦始源”,并研究认为嬴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重要开创者、中华文化大融合的主要推动者。

回顾莱芜嬴秦文化的研究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今天丰硕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三大“靠山”的支持:学术靠山是中国先秦史学会及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嬴秦文化研究紧紧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先秦史学会优势文化资源,真诚接受学术指导;通过中国先秦史学会邀集组织全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参与嬴秦文化研究。政治靠山是原莱芜市、济南市委、市政府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经济靠山是政府和企业,嬴秦文化研究坚持20多年,政府的投入不多,主要是来自有文化素养的热心企业家支持。

研究院的主要成员从在职时做起,现已成为退休人员,年龄最长者柳明瑞已85岁。研究院明确规定,成员一律不从研究院领取任何报酬与福利;因公出差,只报销交通费和住宿费,不领取出差补助费用;撰写的论文被研究院采用后,一律不付稿费;成员平时参加嬴秦文化工作而产生的电话费和市内交通费都是由各人自费。25年来,他们孜孜矻矻、不求回报,只是为了心中的热爱。

▶▶嬴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嬴秦文化园正在面向全国招商

作为推动嬴秦文化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成果,研究院与莱芜区委区政府等共同推动的中华嬴秦文化园项目已完成总规详规控规、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批准用地计划,正在面向全国招商。项目规划了嬴秦文化展示、体验区;嬴秦养生度假、休闲娱乐区;矿坑研学体验区;嬴秦综合服务中心等几大板块,涵盖70多个子项。

“我们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嬴祖全史》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计划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召开该书首发式和嬴族史研讨会,邀请鲁豫晋陕甘五省交流促进会成员单位参加。”刘宗元表示。

从来自嬴滨的流放之民发展成为创造千秋伟业的大秦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毕玉惠通过多年悉心研究,总结出了嬴秦族成功的关键因素,那就是他们始终秉持的是“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勇毅、革故鼎新、变法图强、纵横捭阖、志在统一”的嬴秦精神。今天弘扬这种精神,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尤为重大。

莱芜嬴秦文化的研究和嬴姓发源地的确立,找到了秦文化的源头,成为研究秦早期历史的重要内容。西迁的嬴姓族人把东夷文明带到西部地区,与当地的戎、狄、周文化相融合,建立秦国,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发掘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济南的文化软实力,做大做强以嬴秦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同时,嬴秦文化的研究,还丰富了以山东为中心的东夷文化内涵。我国古代素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说,今山东即属东夷之地,以往人们认为这些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边缘,落后于中土文化。事实上,以今山东为中心的东夷文化十分悠久和发达,伏羲、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都来自东夷部落。在东夷文化中,地理清晰、人物明确、事迹突出、延续时间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嬴文化。李学勤曾指出“我们把中国像嬴这样一个分布非常广泛的族群作一个综合研究,特别是结合当地的传统进行研究……不但对中华民族、我们国家,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由嬴姓分衍出来的姓氏约有150多个,如秦、赵、江、黄、徐、葛、沈、梁等等。嬴姓的研究和嬴秦始源地的确定,以及嬴秦精神的发扬光大,为海内外嬴姓后裔寻根莱芜、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嬴秦始源地在山东莱芜,丰富了齐鲁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山东文化大省形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莱芜设立嬴县,纪念嬴秦的发源地。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出巡,三次到山东,初次东巡即登封泰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寻根。作为中国社会伦理正统的儒家文化起源于山东,而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治基础的嬴秦祖先也来自山东,说明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嬴秦文化的研究,不但填充、丰富了东夷文化和山东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山东历史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也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文化资源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柳明瑞表示。(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陈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