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暖心账本”——西安公安高新分局社区警务解民忧的温情故事
“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封感谢信请一定收下”近日,80岁的苏某将手写的感谢信郑重地送到西安公安高新分局秦渡派出所社区民警汪棕荔手中。这封字迹工整的信笺,不仅承载着老人跨越八个月的感动,更记录着公安高新分局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的民生温度。

“失眠八个月”的揪心求助:2024年8月,西沙河村的夏夜被冷库压缩机声打破宁静。与冷库仅一墙之隔的苏某每晚都要忍受着类似冰箱低频运转的“嗡嗡”声。“像有台拖拉机在耳朵边突突响”,本就睡眠浅的老人常常辗转反侧到天明。村干部的多次协商无果,街道办工作人员也难以解决,冷库承包人杨某认为设备合规,不愿停工整改。得知情况的社区民警汪棕荔第一时间进行走访后说道:“这不仅是噪音问题,更关乎群众最基本的健康权益”。彼时正值西安公安深化“派出所主防”改革的关键期,所领导高度重视,这起纠纷被迅速纳入所长“三本账”,成为重点跟进的民生诉求。


“三本账”里的民生温度:“群众再小的诉求,都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必须用‘主防’思维主动破题,把矛盾化解在成诉前!。”秦渡派出所所长李龙和社区民警汪棕荔走访时说道。汪棕荔联动市场监管部门核查冷库资质,发现其并未办理冷库资质证,隔音设施未达环保标准,冷库夜间运转系为节省电费。社区民警联合街道办、司法所、村委会召开协调会,从《噪声污染防治法》讲清责任,从乡邻情谊切入劝导换位思考。汪棕荔更以“拉家常”方式陪苏某聊天疏解焦虑,用“背靠背调解法”与杨某分析利弊,历时8个月,先后组织7次现场调解,最终促成冷库停运整改,并协调村委为杨某另寻合规经营场地,实现群众权益与营商环境的“双维护”。


“主防机制”下的平安答卷:困扰老人230个日夜的噪音问题画上句号,而这场调解带来的涟漪效应仍在延续:秦渡派出所借此对独居老人开展走访慰问,做到矛盾纠纷“早介入、早处置,动态摸排隐患”,排查整改类似隐患3处,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派出所”。

老人的笑脸,是基层警务融入社会治理的温暖注脚,这封手写的感谢信,诉说着秦渡派出所警民连心的温暖故事。在深化“派出所主防”的征程上,西安高新公安正用无数这样的“小切口”,书写着守护万家灯火的大文章。秦渡派出所也将持续深化“主防警务”模式,以“三本账”托底民生诉求,用“警社共治”织密平安网络,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田野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