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曾经不想来 现在不想走——一位东北姑娘的西南情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0:35:00    

曾经尽管“南漂”多年,但张波从未想过,她会到贵州成家立业。

6月28日下午,记者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桥头社区“大锅堂”农家乐见到张波时,她正麻利地收拾灶台,“一会客人就要来吃晚饭,食材已备好,就等下锅。”

进入避暑季,百里杜鹃的山水间遍布八方来客,“大锅堂柴火鸡”每天都有人订餐。守着8个灶台,张波和爱人司伟扎根这美丽的村寨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波和司伟经营的“大锅堂柴火鸡”

2017年,她离开老家沈阳,南下前往苏州,就职于一家茶企。同一年,贵州小伙司伟也来到这座城市,在一家企业做厨师。仿佛上天注定,他们要在异乡的茫茫人海中相遇并结下不解之缘。

张波经常到司伟所在的公司销售茶叶,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时间一长,她被帅气质朴的司伟吸引,很快陷入爱河。然而,当她得知司伟想回贵州生活后,却对这段感情产生了怀疑。

“我当时从未到过西南地区,特别是听身边的人讲贵州是个穷地方,发展非常落后。”张波说,她当时的想法是,要么让司伟和她回东北生活,要么两人就在苏州安家。

张波在收拾灶台

面对恋人对家乡的“嫌弃”,司伟并没有反驳。2018年,他说想带她去看百里杜鹃,顺便回老家看望父母。她想就当旅游一次,随口答应了。

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西南山区,高铁一路穿山越岭,张波被印象中的“穷地方”震撼了:高山峻峡间大桥飞架,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发展欣欣向荣,青山绿水间的村庄生机勃勃。

步入“地球彩带”百里杜鹃景区,眼前的姹紫嫣红令她目不暇接。司伟半开玩笑半真诚地对她说:“嫁给我,你岁岁年年都有这一大片杜鹃花。”她满心欢喜,笑而不语。

百里杜鹃春日风光

那一年,他们在百里杜鹃举行婚礼,成了一家人。

当时的桥头社区面貌早已焕然一新,旅游公路进村入户,党委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群众办民宿、农家乐。看到旅游业势头正劲,张波和司伟拿出多年积蓄,把自家住房装修成农家乐,命名“大锅堂柴火鸡”。

张波和爱人司伟在掐豆角

“那时候我们社区只有两家农家乐,游客远没有现在多,生意不好。当地干部主动上门走访,向我们分析旅游发展形势,鼓励我们坚持下去。”张波说,果然坚持下去的方向是好的,如今从杜鹃花季到避暑时节游客从不间断,他们的生意一年年“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还不想出去了。老家空气清新,住着舒服,在家里就能赚钱。”嫁到贵州已有7个年头,这位东北姑娘越来越喜欢这里,“随着百里杜鹃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我们家吃饭的人哪里的都有。有时候招待来自老家沈阳的游客,闲聊时他们也对这里的发展点赞!”

桥头社区夏日风光

从曾经不想来贵州,到如今在这片土地过上好日子,张波参与和见证了当地发展变化。看到游客量增加,夫妻俩还针对不同地域设计不同口味的柴火鸡和配菜,“大锅堂柴火鸡”年营业额突破60万元。

如今的桥头社区已成为百里杜鹃乡村旅游的核心地段,坐拥民宿、农家乐30多家,床位1000多个,餐位2000多个,年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聊起自己当年的选择,张波略带羞涩地笑了:“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吴传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