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东湖科学城,是一座什么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5:01:00    

近日,武汉传来重磅消息: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支点的东湖科学城,其主体框架已按规划基本建成,标志着这一科创高地的建设迈入新阶段。东湖科学城以“建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为发展目标。自2021年《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武汉以“三步走”战略为核心,聚焦科创高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三大方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阶段性答卷。

东湖科学城规划图

聚势突破 策源能力更加突出

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是科技创新的“立身之本”!近3年间,东湖科学城累计投入80亿元,支持汉江实验室加快建设、6家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实验室实现一批重大技术成果“首发、首创”,例如:九峰山实验室建成国内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研发和创新中心、江城实验室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先进封装实验平台、东湖实验室建造了全国首个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平台。

“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

以大科学装置建设提升科研要素的“磁吸力”。眼下,在东湖科技城,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其中,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2大装置已投入运行,另有4大装置加快建设。

同时,东湖科学城还组建了武创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81家。

产业提升 创新要素加倍集聚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培育优质的科创成果“沃土”,东湖科学城瞄准光电信息、生命健康、碳中和工程、智能制造四大全球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这三年,东湖科学城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独树一帜”品牌更加响亮;

生命健康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半导体产业、芯片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半导体国家队地位更加巩固。

同时,涌现出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国内首个 800G 硅光模块、国内首台最大功率120千瓦工业光纤激光器、全国首条印刷OLED显示屏生产线等一批重大技术成果。

九峰山实验室在全球首次实现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N-polar GaNOI)高电子迁移率材料的制备

人才涌动 科创活力蓬勃迸发

东湖科学城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依托大科学装置、湖北实验室等平台,吸引顶尖科学家和团队攻关“卡脖子”技术。例如:

张清杰院士团队的“微型热电半导体制冷芯片”项目落地光谷,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直接推动半导体产业升级。顶尖人才的集聚为重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助力科学城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此外,7大湖北实验室已吸引多位院士领衔团队,覆盖光电子、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形成“科学家+平台+产业”的创新生态。

近三年,东湖科学城新增11名国家级重点联系专家、2名国家卓越工程师、54名省级重点联系专家、1027名光谷3551人才,聚集4名诺奖得主、85名顶尖科学家、4168名高层次创新人才、5000多名卓越工程师。

人才建设是东湖科学城从“框架成型”迈向“功能深化”的核心动力。通过政策创新、产才融合、生态优化,科学城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硬核平台”,更逐步发展为全球人才“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城。

东湖科学城的阶段性成就,不仅是武汉从“工业重镇”向“科创高地”转型的缩影,更是湖北以科技自立自强,撑起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建设的“硬底气”。

根据规划,东湖科学城将在2035年全面实现核心功能,支撑武汉跻身全球科创中心前列;到2050年,建成四大全球创新中心,成为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世界标杆。当前,光谷正加速攻坚,推动科学城从“框架成型”向“功能深化”升级,为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创新策源高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丹 胡禹

编审 徐瑗 梁延 柳芳

美编 蒋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